当年声称坚决不上市的顺丰近日也在深圳借壳敲钟上市了,上市之后的顺丰连续多个涨停板,使得总裁王卫的个人财富超过马化腾,位列中国大陆富豪前三甲。顺丰的成功不仅仅是市场需求的结果,更是自身经营理念及时转变,始终走在行业前端的重要表现。
其实我国经济崛起阶段的主流企业发展模式就是,民营制造业、代工企业、甚至是互联网公司,比如团购、外卖、杀毒、直播,普遍采用的都是这种思路,补贴、价格战、先占领了市场再说,只怕慢一步就永远没有机会了。
这套模式在改革开放开始之后的三十年,很成功,非常成功。
但在最近的这几年,似乎一切都变了,价格战不再吃香,卖低端手机的一落千丈,拍五毛钱特效电影的人人喊打,代工企业被迫远走他乡,规模换来的,不再是胜利,反而很有可能是产能过剩,成为供给侧改革的对象。
市场的主流价值需求转移,从价格转向了体验,体验的背后其实是这些东西在支撑:更高效率的工具,更节省时间的服务,更新鲜的创意……为了这个“更”字,用户愿意支付更贵的价格,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消费升级趋势。
而顺丰是把握住这个趋势的成大业者,其实跑在他前面的几位首富何尝不是如此。
马化腾,从QQ向微信升级。QQ时代,用尽一切手段去占有用户的时间,比如QQ秀、游戏,空间相册,按照登陆时间的长短划分月亮太阳的等级。但在微信时代,思维转变了,从花哨转向简约、克制,让用户可以心无旁骛的快速完成工作,提升效率。平台也转向开放,让专业的服务商做更专业的产品,公众号、小程序,都是这种思维的产物。
马云,从淘宝向天猫升级。淘宝时代,就是低价、山寨,但是又多元丰富的集贸市场,最关键的还是低价,依靠这个完成了电商帝国的大一统。但是,当京东崛起后,面对着后者的正品、快速送货等高品质体验,马云很快就进行了升级,用类似于百货商场正品专柜的天猫,加上菜鸟物流提供的送货服务升级,抵御后者凌厉的攻势。
王健林,从万达广场向万达文化产业升级。早期的万达,只是一个普通的地产商,不显山不露水,远没有万科、恒大、碧桂园们赚得多。但是,当城市化的速度放缓之后,房子的需求饱和,供应过剩急剧削弱了住宅开发商的利润率。另一方面,人们对电影、体育、旅游的需求爆发,万达抓住机会,积极扩建电影院线,引进体育赛事,建造主题公园,将汹涌的人流吸进他的商场里,由于没有竞争对手,利润率节节攀升。
其实这种经营思维的转变放在软件测试行业中同样适用,在近年来互联网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软件测试产业这几年发展势头也极为迅猛,而早期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所以来的产品数量冲击取胜,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已经不再适用,受众更加关注的互联网产品的质量。在该种巨大需求的背景下,软件测试行业将会得到极大的发展,通过软件测试对所有互联网产品质量形成保障,确保将其自身存在的漏洞完全找寻出来,避免因为测试漏洞而出现上市火热之后的迅速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