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总总,大抵逃不过二八定律。于内容产业也是如此:80%的收益,被20%的自媒体占据。当然,剩下的20%的收益市场也足够大了,于是就有了如新榜、微博易、天下秀、微梦这样的广告中间商,试图对接20%的广告金额和80%的自媒体。
由于自媒体的故事讲的太多,最近一窝蜂的冒出了许多广告对接的故事。可在我看来,广告对接远差于自媒体,是一门缺乏想象力、天花板极低的生意。
广告中间商,做的是信息不对称的中介生意。一边是预算总量较小的广告主难以找到匹配的自媒体、一边是没有足够知名度的自媒体,广告中间商将两者对接并从中赚取中介费用。如下图,即为微梦的模式。生意看似四平八稳,实则暗潮涌动。
首先,自媒体是会成长的,广告中间商的议价能力不高。###
小龙套会成长为大明星,人红了就会解约经纪公司创立自己的工作室一样,自媒体在做大后一定会完成从UGC向PGC的过渡,从单纯的个体内容创作行为演化为包含团队内容创作、运营、商务拓展等的公司行为。既然人家有了自己的商务拓展,又干嘛主要依赖广告中间商呢?广告中间商自然也缺乏同自媒体的议价能力。
于是,广告中间商能够把控的自媒体资源质量持续无法上升,没有好的自媒体也就无法承接到足够大单的广告。
其次,这是一个很难重复消费、缺乏品牌附加值的生意。###
因为没有好的自媒体资源,广告中间商对外销售时,就只能单纯的卖流量。十万加,是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微信广告销售的标配。
随着广告主对内容分发市场的不断了解和广告中间商的逐步增多,这一行业也变得日益规范:
- 不再单纯刷十万加的流量,而是将十万加拆解到不同规模的账号上。并提供不同账号的历史文章阅读量和波动趋势,力证流量的真实性。
- 不再按CPM销售,而按CPC销售,以保证广告主的效果,流量的价格被进一步压低。
可另一面,读者和消费者的成熟度也在不断成长,他们对自媒体各种套路化的变现方式早已了然于胸。对于绝大多数自媒体来说,死忠粉的比例相对固定,很少会出现那种“一千粉丝,九百八死忠”的情况,导致CPC广告效果并不好,自媒体也赚不到什么钱。
赚不到钱的自媒体对于广告中间商自然颇多微词,以后合作三心二意。而赚到钱的自媒体就对广告中间商忠诚了么?当然不!
当自媒体能够较好的匹配广告主的需求后,就自然而然的出现“跳单”的情况,后续的广告投放行为会绕开广告中间商进行交易。
最后,自媒体的边界是平台,这是一套无解题。###
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广告中间商做的都是微信的生意,为何没有微博? 原因无非是微博上的广告撮合服务,已经被极大程度的垄断了。垄断者天下秀,背靠微博的投资,成为了事实上的微博自媒体广告独家代理。
相较于微博,微信的官方变现一直很克制,直到16年10月才出现了互选广告平台。也正是它的克制,才使得市面上能够产出微信广告中间商这样一门生意。
平台对于广告中间商的优势,可以说是碾压性质的:在数据层面,掌握着最真实的自媒体分发数据和用户画像,在流量层面,又直接掌握着平台内各种用户被动分发渠道(如朋友圈、微博信息流等)。
那么,当平台决定下水的时候,广告中间商的冬天,还会远么?
何以过冬?投靠平台、垄断创作端、拥抱未知###
- 投靠平台:以天下秀为例,其除了负责新浪微博自媒体运营外,还是微博微任务平台的独家开发及运营商。背靠大树好乘凉,只要平台不倒,就能利用足够的信息优势和规则优势傲视群雄。
- 垄断创作端:除了官方之外,广告中间商可能是最了解自媒体数据的一群人了。利用自己的数据优势去发现投资自媒体、在其尚未出头之时便深度绑定变成了长期发展最好的选择。比如,微播易就或自营或投资了大量微信公众号,微梦也孵化一些自媒体项目和微信开放商:二次元游戏类短视频“污里番”、H5 游戏工作室“微动”等。
- 拥抱未知:和自媒体大多蹭热点一样,广告中间商也是需要持续追热点,而且追的是行业的热点。短视频火了,要第一时间支持短视频广告;移动直播热了,又要第一时间联合平台进行广告服务。在新兴平台着力拓展主营业务的时候,是不太顾得上广告中介业务的,这就给了中间商窗口的发展红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