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
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曹操注解说:欲战,必先算其费,务因粮于敌也。就是说,要打仗,先算算要花多少钱,看看能不能从敌人那里搞到粮食。
接下来看看打仗到底要用多少钱。
驰车千驷。是讲战车,主部队在这里。一辆车四匹马拉,车上配备甲士三人,跟着步卒七十二人,也就是总共75个人,所以一千战车就是七万五千人。
革车千乘。是讲后勤部队。装粮食、战具、炊具、衣服等物资的车,一辆革车配十个炊事员,五个保管员,五个管养马的,五个管砍柴打水的,共二十五人。所以一千辆革车是两万五千人。
这加起来,一千战车,加上一千后勤革车,那么就是“带甲十万”,也就是十万人的军队。
这么大一个部队,最基本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就是吃饭问题,而且你不是随时随地就能吃到的,就得带上粮食,尤其是远征,你得带上过去路上的粮食,打仗过程中的粮食,回来路上还得有粮食,不然仗打赢了,回来的路上饿死了或者军队分崩离析了也不行。
所以古代打个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真的,不然真的是饿死人、饿死马的问题,还打什么呢?李筌注解说,千里之外运粮,得二十人奉一人。也就是供养一个士兵到战场打仗,同时还得费二十人的口粮。
这成本之大,怪不得孙子反复提醒站前要庙算,没有胜算不要打,因为打不赢还要费巨大的成本;也怪不得汉武帝把汉朝的家底给败光了,所以,说起来汉武帝其实是汉朝的一个败家子。
包括诸葛亮,六出祁山多半无功而返,司马懿知道这一点,就不出去打,因为他算准了,到了时间诸葛亮就得回去了,不然回去路上没有吃的了,就得饿死了,必然会撤兵;和诸葛亮打不一定赢,但如果不打,司马懿自己必然赢,所以他当来躲起来不打了,即便诸葛亮送了一件女人衣服来激她,像司马懿这种老狐狸,没有上当。
诸葛亮非常擅长国家治理,蜀国在诸葛亮治下其实非常有序,如果不是战争,加上蜀国的士族阶层没法从这个统治中获利,早早想着魏来统治,诸葛亮一死,权威一失,蜀国也成为三国中最先亡的。诸葛亮可能有政治上不得已的原因,但战争给蜀国带来的,必然是老百姓生活的下降,军费开支巨大,钱从哪里来,想想也知道,如果大量的核心老百姓开始不希望这个政权存在,他也就会很快失去,都不用别人来打,自己就投降了,蜀国也确实是投降的。
这就是后来蒙古力量崛起的其中一个因素,他们的粮食是跟着他们走的,就是牛羊,还有牛羊肉的肉干,就既不用烧饭也不用厨子,那么这个成本就低了很多。如果能把敌人的粮草用起来,就是最好的。所以,军费是打仗的前提,没算好钱,没算好资源,也就没有打仗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