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其实是甜的,
只是你吃的太心急。
很多时候,人生残酷,
在声色犬马的娱乐圈更是会被无限放大。
作为曾经全亚洲最红的偶像团体成员,陈志朋的跌落确实有点出人意料。早年间的一档节目,当李静问他如果哪天你对舞台没那么热爱了……话音未落就被打断了,
他也一直努力地想要活跃在荧幕上,
可是没人注意到他。
在他的《诱惑》里,他唱到:谁还没有小鲜肉过,哥过去都是传说,谁说这年纪要唱情歌,每天醒来都在挑战,现在心里还住着个小孩,四十不惑他们说,四十有货才是我。
声称四十岁的自己才是最有货的自己,陈志朋或许觉得自己的人生阅尽千帆,但大众的眼中,他却在卖腐卖刺激卖情怀。
更可悲的是,他紧跟的时尚潮流,
完全不吃他认知里的那一套想法。
有的时候,饭要一口一口吃,
路要一步一步走,万事还请慢慢来。
1971年,陈志朋生于台湾。小时候家里开了全台湾比较知名的美容连锁店与唱片行,绝对的“超小康”家庭。他的童年时光大多是在店里度过的,耳濡目染下也培养了多种爱好。
上中学时,课余他便会去参加公园跳舞Party,爵士舞和踢踏舞都跳得很好。除了歌唱得好,芭蕾舞、爵士和踢踏舞都有涉及,真的算是那个时代多才多艺者。
与生俱来的明星气质,加上后天的辛苦付出,完全觉醒了他那一颗想红想在银屏前大放异彩的事业心,他也觉得,这一切是他应得的。
其实在小虎队里,陈志朋也确实是最具明星天赋的,有唱功,舞姿扎实。他们的第一首单曲《青苹果乐园》的MV里,他是神态最自然动作最流畅的。
相比他,另外两人没有任何歌舞功底。练习舞蹈是陈志朋最开心的事情,因为他总能最快学会。
很多次,他小心翼翼地站在另外两个人的旁边,“唯恐流露出我骄傲又自信的样子。”
作为台湾最早的一批学生艺人,“小虎队”健康、积极的形象很受大众喜爱。
陈志朋红了,
这也是他最红的时候了。
可是,在台湾再火的团体也逃不过服兵役这一政策。小虎队当然也不例外,在最鼎盛时期不得不解散。
服完兵役后,三人便各自单飞,而发展我们也看到了,各有各的路,陈志朋也尝试过多方面的转型,可无奈总是欠点时机与火候。其实,在部队时期,陈志朋的表现极佳,学习戏曲、设计舞台服装、搭设舞台、灯光……各项工作都积极学习着。
比如当年《还珠格格》里赛娅骑马追他时,戴的帽子就是陈志朋做的。之后,我们看见的没有“小虎队”光环下的他,也一直在尝试找寻自己的定位,演过电视剧,做过明星模仿,挑战从未尝试的魔术。
一度找不到方向的他,
只要能博得关注,他几乎什么都做。
他一直试图在娱乐圈里给自己一个满意的人设,
只可惜,他最大的人设就是没有人设。
其实这种状态在三人成军之初就已经显露出了端倪,论综合条件,陈志朋绝对不逊于两人,在小虎队的经纪人眼里,陈志朋是三人中条件最好的,“他唱的最好,最会耍帅,还长得很像张国荣,且非常多才多艺。”
但实际上陈志朋无论是唱歌还是拍戏,都只是两个人的陪衬:拍写真时C位由吴奇隆和苏有朋轮流站。
与吴奇隆合作《小侠龙旋风》时,吴奇隆饰演的是正义感十足的少年侠客,陈志朋却是误入歧途的歹毒少年。到了和苏有朋合拍《还珠格格》,这种情况也没有被改变,苏有朋稳坐男主,陈志朋却是戏份寥寥的男N号。
现在看来,尔泰这个角色似乎就是陈志朋的事业写照:一个被两大男主阴影笼罩存在感不强的陪衬。
《还珠格格》之后,陈志朋也接了不少戏,大大小小的电视剧电影都演了不少,可没有一部让他东山再起。看不到红的希望的他,又觉得不该浪费自己这张很像张国荣的脸,于是走上了模仿哥哥之路。
张国荣去世后,他唱了哥哥的很多歌,模仿哥哥拍了很多写真,还出演了很多歌舞话剧《张国荣——负距离接触》、《永远的张国荣》,后来还在《百变大咖秀》上登台模仿了哥哥。
可惜张国荣毕竟是张国荣,这种表演别人时得来的巨星感,对他来说恐怕也是心理上的负担。何况,大众并不买单。
在需要模仿张国荣的时间里,他每天24小时有18小时都是在模仿,连做梦都会梦到张国荣,据他回忆,有段时间甚至和哥哥一样患上忧郁症,出现了幻觉,听到哥哥的声音让他从楼上“跳下来”。
有精神压力也就算了,那段时间他的模仿行为还遭到了荣迷的不满和抵制,于是这条路又渐渐走死了。
有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当被不开眼的记者问到“你现在不红而小虎队其他两位发展都比你好是什么感受”这种问题时,他激动得连声驳斥说自己觉得现在做的事情很有价值从来不觉得自己差,一顿抢白风度全无背后,能看到一个过气演艺人对自尊的勉力维持。
多年的怀才不遇和心生积怨,
已经让他不懂该停下来重新认识一下自己了。
他从未退圈,但每次以奇特造型或者突然上了一档比较火的节目的时候,总会有人说他“复出”。这也可能是他最大的哀痛吧。突然想起潘粤明在《脱口秀大会》上吐槽自己,《跨界歌王》之前,他大半年没有接到工作了。
或者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一直沉寂的陈志朋在不惑之后终于找到了最终的出口,在互动更直接的如今,将自己性格最原始的一面呈献给观众,以此来增加自己的人气。
他造型惹眼,不合时宜地跟进潮流,即使能够博得微博段子手的调侃和网友的一笑置之,之后又有多少人还能记住他的作品呢?处于猎奇的心理观赏之后,转眼之后就忘了还有这样一个曾给我们带来笑料的明星。
在笑声背后,内心深处的惋惜感高高堆积,在这个信息飞速的年代,普通人都有着愈发强烈的隐私感,谁又愿意让自己性格最原始的一面暴露在大众面前,包括挣扎与欲望,更直接地受众看到,以此来增加自己的人气。
多希望时间这一切如他一直说的那样,这一切不过是他在做自己,不在乎旁人眼光,也没遭遇中年危机,要说也只有“中年叛逆”。
如他歌里所诉:
我心里一直住着个小孩,
醒来都想再一次挑战自己。
你们不要同情我,
我现在过得很自在。
都知道你想要,
可惜想要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