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揭露反犹大屠杀的电影有很多,《辛德勒的名单》是其中最出名的一部,实际上,影片并没有直面描述大屠杀,而是在此背景下,表现了人性中的极致——至善和至恶,至善为辛德勒,他其实是一个“骗子”,他向整个法西斯帝国隐瞒了自己的动机,只是为了救出更多的犹太人,至恶为葛斯,一个党卫军军官,他邪恶,疯狂,凭着一时心血来潮杀人。其实,他们都是被战争所改变的人,战前辛德勒长袖善舞,但是是一个不善经营的商人,葛斯只是一个爱喝酒的花花公子,他们的人性都被战争给放大了。
《辛德勒的名单》让我们知道了当时犹太人的处境,也略微提到了反犹大屠杀,例如,一万多名被屠杀的犹太人又被挖出来烧成了灰,例如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火花尸体而冒着浓烟的烟囱,除此之外,导演斯皮尔伯格用冷冰冰的数字来描述大屠杀,整部电影也没有给出为什么会有反犹大屠杀的理由。这些题材是如此的黑暗和沉重,也许没有任何观众愿意去观看如此绝望的一部电影,斯皮尔伯格巧妙地通过描述这至善和至恶的两个人的故事,却表现出来了一分温暖和美好——人类面对邪恶,依然可以行善,并且最终战争了邪恶。
斯皮尔伯格精心编排了这个故事,只是为了便于让更多的人接受罢了,他采用了故事片的这种方式,并且在这个故事中穿插进了反犹大屠杀的史实,实际上,这些史实才真正是斯皮尔伯格想要告诉观众的,他隐瞒了自己的真相,正如片中的辛德勒,为了安全,他从来不在任何人面前承认自己的真实目的,直到德军投降后他才向众人坦白——他并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军火生产商人,他的工厂只是他骗人的道具,只是为了把犹太人从纳粹手中骗出来,他把他真实的目的让他受到保护的犹太人去猜,甚至让党卫军去猜(他们大都猜错了),也让观众去猜。然而,斯皮尔伯格却又在他的每一个镜头下,给出了足够的暗示,斯皮尔伯格的这份功力让人赞叹。
更让人赞叹的是斯皮尔伯格塑造的这个角色辛德勒,为了行善,他成了一个胆大妄为的“骗子”,他第一次出场是在一个夜总会里,他彬彬有礼,一进门就给一桌纳粹军官点了香槟,几分钟之后,他就与他们载歌载舞,打成了一片。他总是胸有成竹,在足已让任何人崩溃的情况下仍然摆出一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模样,让人以为他背后有非常稳固的大靠山,他救他的犹太助手斯登就是如此行事,哪怕运载斯登的列车已经启动,他也强烈要求列车停下。此外,他不断的给纳粹军官们送礼,贿赂他们,他丝毫不介意这些军官们也托他的福也捞上一笔,他总是强调这些犹太工人所能带给他的价值,让人以为他就是一个想大发战争财的人。他的第一家工厂生产鼎锅之类,第二家工厂生产弹壳,这两家工厂效率都是极其低下,尤其是第二家工厂,生产的弹壳全都是不及格的,对纳粹德国毫无用处,他既要保护犹太人,又要生产出不能用的东西,这一切都发生在纳粹的眼皮底下。
他就像一个穿着满身皮草大摇大摆走出商场的小偷,没谁会怀疑到这个高贵的“绅士”,就是怀疑到他,也找不到赃货,其实他的赃货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就是那些皮草,全部穿在了他身上。
他更胆大妄为的一件事,就是从奥斯维辛救出了他的女工们,因为火车调配失误,她的女工们被送到了集中营,于是辛德勒大摇大摆地闯入了集中营,他重重地贿赂了指挥官,又在纳粹的眼皮底下偷偷运出了这些赃物,这反而成了他的掩护。
辛德勒为了行善,不择手段,而纳粹军官葛斯,却是另一个极端的人,他做恶毫无理由,葛斯先是掌管克拉科夫犹太居住区的人,后来又成了集中营的长官,他酗酒,把广场上忙碌的犹太人当成靶子打,至于打谁和不打谁,毫无逻辑,战争激发出来了他嗜杀的本能,他喜欢残酷地折磨手上的无辜者,例如他饶恕了帮他清洗浴缸的犹太少年,却在他离开后枪杀了他,他就是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