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放假的时候,没事翻看朋友圈,看到我以前的老领导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顿时把我惊呆了,“朋友圈三天可见”里藏了什么鬼,居然让人这么愤怒?
于是我点开这篇文章,里面说到了我们在朋友圈经常见到的一种现象:“朋友圈三天可见”。让我想到了,某天翻开某位我认为关系还不错的人的朋友圈,结果只看到一条线,上面写着:朋友仅展示近三天的朋友圈。感觉我和他的生活好像也被这条线隔开了一样,一种无法控制的失落在曼延。
二
于是我做了一件“无聊”的事——一一翻看微信好友的朋友圈,看到谁设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见”,我就问他们设置成这样的原因,我把几种比较典型、有代表性的回复放在了下面:
@仙人掌:前几天为了宝宝进了一个社区疫苗群,突然就好多陌生人加我,大部分是微商或者卖票的,所以我设置了“群内不可加以及朋友圈权限”和“朋友圈三天可见”。哈哈,太多陌生人,都是宝妈有不好意思拒绝,但是又不认识,自己的生活还是不想太多人了解。
@Ncs:当老师会有很多家长加我微信,不想让他们翻我的朋友圈,还有就是不想让朋友看我之前有多幼稚。
@Xy:因为不想领导看,太多领导了。
@木易:我也不知道,看到别人设置了,我也跟着设置了。
@Etina:没有特别原因,就是发现其他人设置了才知道这个功能,就设置了没再改。
总结起来,除了看到这个功能就跟着设置的情况,大概是这三种原因:
1、我熟悉的生活不想被陌生的人看到。
2、我以前的生活不想被现在的人看到。
3、我亲密范围内的生活不想被工作关系的人看到。
所以,我们看到,在朋友圈的展示与看见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的关系,这让我禁不住去想,没有朋友圈之前,我们是如何交朋友的?
三
小时候,几个小伙伴一起写作业、看电视、跳皮筋,我们交朋友的方式是——在一起。
我有几块巧克力、你有两个大鸡腿,我们都舍不得独自吃,我们交朋友的方式是——分享。
后来各自去了远方求学、工作,但我们也会找机会打电话、聊微信、聚一聚,我们交朋友的方式是——常联系。
……
交朋友的方式千变万化,而究其本质,无外乎一种——有感情。
四
微信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沟通工具,与家人、与朋友、与同事、与客户等等,微信也再不独属于沟通亲密关系和记录心情的工具。当其性质改变了,我们对它的期望却没有改变,冲突自然就发生了。
有的人认识到了,于是在朋友圈戒掉了情绪;
有的人认识到了,于是设置了“朋友圈X天可见”;
有的人……
这个时候,我们称微信为——一种沟通工具。
五
有人说,我们从“朋友圈三天可见”瞥见了人性,看到了社交观。
那我们有没有从这里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呢?
比如说,对隐私的保护、对选择的尊重、对关系维护的其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