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了一部老片《美国情事》,情绪低沉,说不出的灰色感伤。
青春、爱情、女人和孩子,最不沾染世俗的肮脏和政治的残斗。亚当和凯瑟琳,一个青春躁动,对异性充满渴求向往自由和长大的男孩,一个率性浪漫,追求艺术和爱情的纯真女人,不幸地生活在60年代冷战的时代,一个被“形式"的社会束缚,一个被卷入到政治谋杀中。
影片放在肯尼迪总统被刺杀的大政治背景下,用一个小男孩的视角来观察那个年代社会各个角落里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亚当希望从凯瑟琳这里了解成人的世界,真正成长为一个“男人",凯瑟琳借助亚当来摆脱成人世界里的虚伪冷漠和欺骗。女人和孩子,本是社会的弱者。
凯瑟琳被前夫利用,被总统情人抛弃,她天真地以为拿到日记本,就可以和过去告别去寻找新生,她那一度落寞的精致的脸上充满对未来的希望和向往,然而,在寻找梦想的楼梯拐角,她被迎面的子弹击倒在地,死不瞑目。
亚当经历了同班女生的移情别恋,目睹了父亲的道貌岸然,在教会学校被一群男孩儿打到在地时,他对人群中瑟缩不前的sister露出讽刺的笑容。与凯瑟琳约好交送日记本的下午,他收到了凯瑟琳送给他的拼图---一个微笑的男孩亚当,这个礼物,这份友情,是这个规矩的形式世界里唯一的温情。亚当飞奔到他们约定的楼梯拐角,看到凯瑟琳已倒在血泊中,流着眼泪,他为她合上了希望又迷惑的双目。
每个男人的成长,都会有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将会让一夕长大的亚当刻骨铭心。
影片中大量剪辑了老视频,灰白的镜头,舒缓的情节,再现了时代的疯狂和人们高度敏感神经,让观众在沉闷中压抑和沉痛。正如插曲里迷离的歌声:
Why does the sun go on shining? Why does the sea rush to shore?
仿佛看到了凯瑟琳迷茫的眼神,没有了孩子,没有了爱情,哪里又能是新生?
有人说凯瑟琳的原型是肯尼迪的情人玛丽,也有人揣测应该是那个性感如尤物的梦露,原型是谁并不重要,我们喜欢的是这个热爱艺术和孩子,被爱情埋葬的女性。
春雪在温柔的静夜里簌簌消融,谁又能知道,The end of the world触动了多少人的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