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要再哭了,有什么话现在说吧,我已经没有时间了。” 这是父亲在三十年前临终前对我说的话,这句话是我一生都无法忘记的。然而,在那个瞬间,我却只能悲伤地哭泣。
当时我已经年过三十,对于父亲的临别之言,我除了泪流满面之外,竟不知该如何回应。我脑海中浮现电影中父母临终时的情景,总是他们对儿女嘱咐后事。而我的父亲却在最后时刻询问我,让我说些什么?这让如今步入花甲之年的我,仍然无法理解他的意思。
是让我表达感激之情,感谢他养育我?还是让我对他保证会永远铭记他的教诲?或者是让他放心,我会继续坚强地生活下去?这些可能性都在我的脑海中徘徊。然而,如今为时已晚,父亲离世已三十多年了。
唯一让我感到安慰的是,我为父母选购了安息之地,亲自出资购买了墓地。虽然我身在远方,无法亲自去扫墓,但家中的兄弟姐妹每逢清明节都会前往祭拜,并持续支付了二十年的管理费用。
十年前,我第一次带着丈夫回国给父母扫墓,这也是唯一的一次。当我们站在父母的墓前,我整理好墓碑,摆上供品后,丈夫跪下双手合十,泪流满面。“父母放心吧,我会好好照顾你的女儿。” 他诚恳地说道。这一幕深深感动了我。然而,我心中却担忧父母是否能听懂他说的英语,于是我在心中默默地翻译了一下。
今年的清明节,我在微信中终于忍不住对二姐提起父亲临终前对我说的话,最后我加了一句:“到现在我仍然不知道该对父亲说什么?难道三十年的岁月,我还是不懂事,没有长大,不理解父亲话的意思吗?”
二姐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父亲临终前已经患帕金森症多年,他的话你就忘了吧!” 二姐的解释给了我一些安慰,她确实说得对。父亲由于帕金森症已经瘫痪在床,摔倒后失去了行动能力,但在临终前,我感觉他头脑仍然保持着清醒,这是无法否认的。
“今年的清明节没有人去扫墓。”二姐提到了这个问题,“我理解大姐刚做完手术,小弟也刚做完心脏支架手术。”我表示自己知道这件事,“我的腰扭了,这几天也是动不了。”二姐边说边告诉我,这真是祸不单行。
于是清明节那天,我在家摆上了父母的照片,供上了他们生前喜欢的烟酒。我并不知道照片应该摆放在哪个方向,于是上网查找信息,但仍然不确定。最终,我选择了西北角,觉得那个位置看起来顺眼。我叫来丈夫和孙女,一起祭拜了父母。
孙女对我父母的照片祭拜一下后便离开了。我的母亲不到五十岁就去世了,她去世的时候,我怀着儿子才八个月,儿子还没有出生,我母亲就离开了。儿子都没见过我的母亲,更别说在加拿大出生的孙女了。然而,这让我记住了母亲去世的时间,因为孩子的年龄正是母亲去世的年份。
人生如梦,如今已花甲之年的我,仍然对生活保持着执着和激情。我母亲比父亲小将近二十岁,可她却走在了父亲的前面,母亲的去世,让我领悟到人生的苦短,同时明白人什么时候离开不是根据年龄来决定,那么活着就要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尽量完成。因此,从那时起无论做什么,我都非常珍惜时间,从来不让时间白白流逝。母亲的去世,让我突然间成长了,生命可贵不能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