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思维或者经济学规律是社会科学的底层逻辑,它就在那里客观存在着,而且我不知道“经济学规律”是不是能准确表述它代表的意义。从进化的广义上来讲,所有的物种,不管是动植物,只要与外界产生交流互动就属于经济规律,羊群、狼群甚至整个生物链都符合这个规律,从独自面对险恶环境的猴子开始和另一只猴子合作加大生存概率开始的那一刻可以看作是我们经济学定义的源头,再后来的尼安德特人、直立人以及我们智人,可以说每多进化一步,都是经济规律的一次成功实验,而智人能够超越自然进化一跃而为生物链顶端,靠的就是协作,从个体协作到小数量再到群体、部落、城邦、国家、世界,每一层数量的跨越都伴随着新规则的产生,在如何协作的过程中诞生了文字、文明、以及现在所有的价值、思想,而这些我们现在赖以生存的东西可以说都是经济规律的副产品,所以经济规律早在文字产生前就已经是生存准则了。
现在看最古老的文字记载,根本不是什么亘古做人智慧,而是一切与生存相关的东西,祭祀的图形,与神灵或图腾的交流是突破协作数量限制的重要原因,不是经济规律是什么?还有代表财产的牛羊数量,还有结绳记事,以及最古老的文本更像是远古人类生存的账本,事实上经济才是最大、最强的智慧。
在儒家之前的“仓廪实而知礼节”就一语道出个中真理,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往,“利”是一个美好的字,易经象征大美的“元、亨、利、贞”之一,可以代表人类一切关于好的认知,文明、繁荣、进步、声望、影响力等等,资产、金钱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当然也是坚实的根基。儒家成为显学以来,强调仁义、贬损利益,如此两千多年来,受“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影响,言利一直是我们文化的短板,经济学思维只掌握在顶层的一小部分设计者手里。
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邓公经济思维务实的理念,国家在快速崛起,我们也正处在言利和传统的激烈碰撞中,其实二者并不矛盾,“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嘛,只是有的人只关注金钱,不屑于文化传承,而有的人古板教条,鄙视动辄言利的行为,却不知最正确的态度是“离于偏执、履中正而行”,以经济思维为底层逻辑来做文化传承的事,人类每一次扩张都是借助文化对经济规律的极致应用,现在相互贬损是何道理啊?!
所以我不觉得主流媒体或不懂经济的公知们攻击的拜金主义有任何不妥,唯利是图没什么不对,你孜孜以求的道德名誉不是一种利?而且人人向钱看根本不会导致如道学先生们说的那样世风日下,社会反而会因为富足而变得越来越好,因为金钱属于经济规律的一种自然也符合运行逻辑,时间一久,市场会自动优胜劣汰,信用、契约会成为参与经济游戏恪守的准则,而且从人性上来讲,有恒产才更偏向守规矩,那才是合理社会。
明晰经济规律、具备经济思维最大的益处在于识轻重、分轻重、知进退,在生活中做抉择都是以经济学为基本逻辑,比方说身体是最重要的,所以每天锻炼就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这是实实在在的算计,跟意志无关;时间是唯一不可再生的资产,所以极度稀缺,所以锻炼身体延长寿命是相对的抢夺时间资产,而金钱跟时间根本不具可比性,可现实中为了金钱浪费时间却是极度普遍的思维和行为。
人类世界之所以能发展成现在这样,都是经济规律在起作用,顺从的繁荣稳定,悖逆的贫困混乱,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都不例外,所以有志于一展身手的你,有没有备好经济思维加持护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