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习惯》读书笔记02

动力VS意志力

        动力和意志力的关系就是动力好比X轴水平线,意志力好比Y轴垂直线。当动力达到100时,意志力可以0消耗。但是如果动力是0值的时候,意志力就得100消耗。那么我们要保持一种习惯的做法显而易见,就是需要两者有其中之一发挥到极致。

        不过根据作者的观点,靠动力来改变自己是不可靠的。因为动力以人的感受为基础,而人的感受容易改变且无法预测已经是几百年来公认的事实。我们在做有益的事情时,短期回报往往比无益的事情要少很多,所以“激发动力”策略是行不通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某天晚上你要写作,你能保证你那个时间一定有想写作的动力么?如果你没有这种写作的激情,你是很难付诸于行动的。

        再举个例子:如果让你吃西兰花、晨跑10公里和吃冰淇淋、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哪个更容易些?你当然是愿意选择后者,因为后者的短期回报率多嘛。

        因为你不会每次都愿意激发动力,所以依靠动力来改变自己的习惯不靠谱。

       有人习惯性地认为动力是行动的唯一基础,其实不然。我们会因为动力的“热情递减法则”而失败。

        为什么意志力能够打败动力成为改变行为和习惯的主要因素呢?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意志力更可靠,你可以通过脱离感受之外的情感来控制自己坚持目标。

第二、意志力可以被强化,你可以通过锻炼意志力来增强改变自己的决心。

第三、意志力策略可以通过计划执行,这是微习惯形成原理的主要原因。

         当然,意志力也不是万无一失的,我们要在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基础上分析它的优缺点。

意志力在做决定的时候也会有消耗,它虽然可靠,但前提是你没有把它耗尽。把自控力的储备量最大化才能改变自己。

        另外相关的科学人员做了一项重要的意志力元分析——引起自我损耗的5个最重要因素是:努力程度、感知程度、消极情绪、主观疲劳和血糖水平。

        总结一下:我们是用动力或意志力开启新的(非习惯性)行为的。

动力不可靠,所以不能充当建立习惯的策略。

意志力可靠,但前提是你不能将它完全耗尽。

引起意志力损耗的5大主要因素:努力程度、感知程度、消极情绪、主观疲劳和血糖水平。

如果我们能成功克服这5项障碍,我们就应该能走向成功!

P�1|�m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