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欣赏】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我读我赏】
蒋捷(约1245~1305后),字胜欲,号竹山,南宋词人, 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大族,南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
南宋覆灭,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末词坛上独标一格。
一直很喜欢蒋捷这首《虞美人 听雨》。
宋词有很多非常美的词牌名,如《凤栖梧》《蝶恋花》《西江月》《浣溪沙》《木兰花》等,单看词牌名就给人美好的感觉。
《虞美人》也是众多词牌名里很美的一个,虞美人给人亦花亦人的感觉。
词牌也是有气质的,像虞美人这样的词牌名更偏重婉约,富于女性气质,典型代表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虞美人》是后主李煜的绝命之作,抒发他将死之前的家国之思,婉约中透露出一种悲怆,相比一般婉约词已经高了一个境界,在同一词牌的词作中可谓翘楚之作,所以,人们一说到《虞美人》,自然就想到李煜的这首词。
就像很多人一提到《破阵子》就会想到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一说到《江城子》自然想到苏轼悼念亡妻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一读到《蝶恋花》就自然咏起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
每个词牌众多作品中常常有最成功的作品,一篇成功的词作往往成为一个词牌的代表。
李煜的《虞美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后人很难超越,但是蒋捷这首《虞美人 听雨》却另辟蹊径,独具一格,达到另一个艺术高度。
这首词用三幅听雨的画面将自己一生的三个阶段联系起来。
第一幅画面: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色彩绮丽的意象、暧昧的色调,暗示了少年时歌舞升平的放纵生活:今朝有酒今朝醉,一日看尽长安花,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谁都有过这般恣肆放纵的一段生涯吧?人不风流枉少年,当年的作者想必也有过这样一段醉生梦死的生活,多年后回忆起来,尽管已依稀如梦影,却叫人心笙摇动。
第二幅画面:听雨客舟中。
蒋捷生于宋、元易代之际,大约在公元1274年(宋度宗成淳十年)中进士,而几年以后宋朝就亡了。他的一生是颠沛流离、饱经忧患的一生。
如果少年听的雨是春雨,带着青春的放肆和欢乐,那么壮年时在漂泊的客舟上听到的就是秋雨。同样是雨,给人的感受却不同:春雨让人欢喜,秋雨叫人惆怅。
本来应该大有作为的年纪,因为世事无常,命运多舛,不得不四处奔波,流离失所。
绵绵秋雨中,作者坐在飘摇的客船中,极目远望。目之所及,水天苍茫,云层低垂,一片秋风吹过,一只失群的孤雁高一声低一声地哀鸣着,似乎在寻找离失的雁群。
而自己,不正像那只孤雁?离群索居,漂泊不定,在茫茫人海里孤独求索,寻找自己的人生归宿。
生不逢时,纵有才能也无处施展,只有长叹一声。
第三幅画面:听雨僧庐下。
时间切换到了现在,过去的岁月已然流逝,而今,漂泊一生,两鬓斑斑,寄居在寺庙的檐下听雨。
夜已深,听着滴滴答答的雨声,回想自己这一生的浮浮沉沉,多少悲欢离合,多少壮志难酬,此刻心底却泛不起任何波澜,好像看淡了一切,对一切都无动于衷。
就这么听任檐下的雨水滴到台阶上,滴滴答答,答答滴滴,从深夜滴到天明。
这首词,没有悲痛欲绝的直抒胸臆,通篇看不到情感的起伏,只有从少年到老年的三幅画面,然后透过画面传递给读者的是无尽的沧桑和无奈之情,让人读后回味不尽,慨叹不尽。
除了从视觉角度展示画面,作者还从听觉角度写雨中的画面,视听结合给人丰富立体的多重感受。
蒋捷擅长写声音,在写声音方面,蒋捷可算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了。
除了这首,蒋捷还写过一首专从听觉角度表现秋天的词,就是蒋捷《声声慢 秋声》,一起来欣赏: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短短一首词里,出现了十种秋天的声音:雨声、风声、更声、玉佩声、铃声、角声、茄声、砧声、跫声、雁声,在各种声音里展现一个意蕴丰富的秋天。
虽然蒋捷留下作品不多,但他独特的诗歌艺术值得被记住。
经典诵读,让生活更美好!
202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