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使用空调时候,会思考空调的制冷原理么?
这个道理很简单,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马上就认同了,毫不犹豫。然而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我确实犯过这样的错误,可能不止一次。
我想这是很多产品(不单止互联网产品)都会犯的错误。原因在于我们下意识的认为用户会和我们想象的一样,沿着预定的路径使用我们的产品,一步一步的往前走。
但实际上,用户很可能完全不知道什么是预定的路线,就算有提示也不想看,就算用户熟悉产品功能,也不一定按照产品经理预想的去使用。一万个用户,可能有一万种使用方式。
写到这里,其实就是想说明一个问题:
我们可以画很多流程图,研究交互等等。但是不要以为用户会按照我们预想的路径使用产品。
一个常见的例子,新闻类APP中的评论。很多时候用户打开某个新闻只是想看评论,对于新闻本身并不关心,而正常逻辑应该是先进入新闻内容页面,再看评论。评论的吸引力远大与新闻本身。这种场景下,对于非Wifi的用户来说,加载新闻内容是痛苦的,特别是图片很多的时候。这个时候,“正常的逻辑”体验不好。
复杂度高的应用,产品本身就像一座迷宫,出口在哪。如何保证用户不会迷路,不会迷茫。
在移动端,用户每天都被海量的信息打扰,没有时间和精力,碎片化的使用更加如此。
在设计流程的时候,应该尽量做到在三步以内让用户完成操作。在面对步骤过多的问题时,优先考虑系统自动处理机制,提供默认选项,推荐选项,再考虑缩减流程,延后处理等。繁琐的流程每一步都是漏斗,每一步都在流失用户,牢记漏斗模型。
和“产品逻辑”相对应的东西,叫做“用户心里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