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看到成长群的小伙伴纷纷分享这本书的读后感,网上也有不少人评价这本书是个人成长必读的神作。当时的我生活状态很糟糕,做着不如意的工作,每天下班后还要拼命地学习各种学科的知识,拼命地与时间赛跑,直至精疲力尽,收获的成效微乎其微。我极度渴望成长蜕变,于是我翻开了《认知觉醒》,期待作者能打通我身上的任督八脉,传授速成的秘籍。
我用了将近10天时间完整地阅读了整本书,每天也有坚持摘取书中的金句制作读书卡片分享在朋友圈,我想让大家看到我是一个努力学习的人。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我在思考,我这样的努力究竟算不算是有效的努力?应制定怎样量化的评判标准评估自己的努力是否有效?努力真的需要通过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给别人看吗?
我觉察到自己陷入了急功近利的心态。许多大佬的票圈看上去光鲜靓丽,让人羡慕不已,于是我也想通过短时间内的输入速成模仿营造这样一种高能的氛围。一两天可以,可是更新了一个月之后呢?直到把目前头脑中现有的知识体系全部输出,自己还没有新的可供分享的有价值的观点?通过观察大佬们多年前的票圈,原来大佬多年前也和现在许多的新手小白一样,焦虑过迷茫过,这些负面情绪很难透过现有的票圈被挖掘出来。
我完全不必有对现有能力不达标的焦虑情绪,那是因为陷入了与他人比较的成长怪圈。我只要清晰地知晓今日的自己比昨日的自己更加优秀,每天都鼓励赋能成长中的自己,将自己的成长状态真实的表现出来就可以了。前两天我还在票圈中提到过2023年自己的目标是像喵姐一样,达成年更30万字的目标,当然是原创的文字。
不过通过这两天对自己的观察,我有点担心这个目标是否能够真正实现。现阶段我要学习输入的东西是在是太多了,如果学到一点点知识点就立马复盘展开详细的阐述,除了太耗时间成本,还难免以偏概全。在学习上我必须学会做减法,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专业领域深挖下去,没有必要在一些轻知识分享上太耗费精力。
比如这几天我加入了一个英语共读学习群,我的目标是提高英语口语能力,与外国人更好地交流,可是加重了我现阶段学习的负担导致了焦虑。在读完《认知觉醒》这本书后,我意识到这种由学习带来的焦虑完全可以避免。我焦虑的本质问题是用长期不紧急的目标替换了短期紧急的目标产生的认知错位。我完全可以选择直接退出这个以引流为目的、时常给点小恩小惠的群聊,专注于目前真正想要成就的事业。
零碎知识的获得代表不了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是深入研究一手资料后所建立的自己的知识体系。知识体系的搭建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成就,而是要经历漫长的磨砺与挣扎。
读完《认知觉醒》,纯粹地从自身感受出发写复盘,摒弃了网上传统的书籍读后感模式,使我写复盘的过程更加顺畅。恭喜又一项【二月浪漫计划】达成!
最后的最后,再次强调,行动才是发生改变的开始,勇敢地做自己曾经不敢的事,耐心地去挑战自己曾经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相信自己,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