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各种信息流动越来越便捷,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精神生活极大的丰富,我们追求的不只是物质需求,更为重要的是精神需求,这样焦虑似乎成了现代人们的一种通病。
大部分人把焦虑当成一种消极的情绪,想法设法去摆脱它、逃避它,但是这种做法,“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过后问题没有解决,反而更加自责,进而焦虑愈加强烈。
其实,很多时候焦虑不一定是什么坏事,你不需要排斥它,面对它最正确的态度就是,把它当作一个信息。这个信息背后的完整内容,需要你去追问。
你需要问自己:发生了什么?我在担心什么?
当我们真正知道了这些问题,要清楚的表达出来,告诉自己那颗焦虑的心:我在为什么什么而担心、我害怕什么什么发生。信息被破解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情绪的释放。
接下来,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焦虑背后的“想法”。
产生焦虑时,能够把它破解出来,这不难,但这还是不够的,需要我们找到焦虑发生时,背后的那个想法。
如果找不到这个“想法”,就可能会出现遇到“同一类事件”反复产生焦虑的情况,也就是“同一个地方摔倒N次”的状况。
心理学有个“合理情绪疗法”,也叫ABC疗法。
A代表正在经历和发生的事情,B代表一个人的观念和想法,C代表一个人的感受和行为。
A和B加起来,才导致了C。我们无法选择A,要想让C有改变,唯一可能去改变的就是B,也就是观念和想法。
每一个焦虑背后有一个我们自己的想法,这个想法是我们对眼前发生事情的观点和评价,也是对未来的主观推断,当你抓到你的想法,就好像抓到让你焦虑的那个背后黑手。
张慧老师在《焦虑情绪管理课》中,提到一个挖掘焦虑背后“想法”的方法:
当你焦虑的时候,不防问问自己这是个问题:
1.“我是怎么想的?”
2.“眼前的事情哪些是客观发生的、哪些是我的观点和信念?”
3.“我的观点和信念一定正确么?”
4.“换一个想法情况会不会有改变?”
我们的观念和信念,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长期受环境和权威人士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很多情况下,我们的一些焦虑是成惯性出现的。例如,当看到孩子欺骗自己时,一会勃然大怒,产生焦虑感;当受到领导不认可时,会产生焦虑感等等。
面对这些惯性的焦虑反应,我们可以试着找找焦虑的源头,张慧老师介绍了一种方法,叫做“写情绪简历”。
你可以准备一支笔和一张纸,纸分左右两栏,试着去回忆在你可以想到的过去时间段里面,有哪些人生大事发生?
不需要罗列得特别多,就写几个可以算作人生转折点的事情,可以是开心的,也可以是难过的,但是这件事情的发生对你记忆深刻,并且会有情绪和认知上的影响。
在纸的左边写上这件事情是什么,你自己看得明白就行,然后在右边的对应的地方,写上这件事情对你的影响是什么,外在有什么影响,情绪和认知上有什么影响。
比如有人可能会在左边写到,哪一年的高考,因为身体不舒服没有发挥好因此落榜了;右边写上,因此错失了进入好学校的机会,感觉人生不如意,开始自卑了起来。
也可能有人会在左侧写,某一年参加了一个业余歌唱比赛,获得了亚军;右边会写,从此自己对自己更加有信心了,一下子打开了音乐方面的个人发展道路,人也变得开朗起来。
每一件发生在生命中的事情对我们的认知和感受都是有影响的,只不过有些被强化了,有些被弱化了。而能够在你写情绪简历时回忆起来的,一定是被你强化的那些事情。
这个做法,其实是一种简单的自我洞察的方式,它可以帮助你知道,你的观念和想法是怎么形成的。
当我们彻底明白了焦虑背后的“想法”,以及这些想法的源头,也就进一步认识了自己。
武志红老师说:“觉知是改变的开始”。
这时候,你也许会发现焦虑已不在那么强烈,内心不再是一团乱麻,改变已经悄悄的发生了。
那有没有一些技巧可以快速缓解我们焦虑情绪呢?
还真有一些小技巧,张慧老师在课程中,分享了三种操作简便的方法:
一是三分钟注意力练习
为自己安排一个三分钟的呼吸时间。坐着,躺着,站着都行;甚至在地铁站,开会前都可以做。眼睛是微微闭上还是目视下方都可以。只需要告诉自己说现在你要做个小练习。
接下来的三分钟每一分钟都有不同的任务。
第一分钟,我把它叫做自我采访,问问自己:我的脑子里面现在都在想什么?我心里面的感觉是怎样的?我的身体有什么感觉么?
你只需要感觉到就可以,记住,不需要作任何评判。不给自己说“要是怎样就好了”,“我应该”之类的话。
第二分钟,把思维的角度收窄,把所有的注意力用来数呼吸,不要刻意用力地去呼吸,就是轻轻地、很舒服地呼吸就可以。有意识地去数呼吸数来保持专注。
最后一分钟,再次把注意力放到你的身体的感觉,你周围的环境、声音、气味上去。
为什么“三分钟”里每一分钟想的事情不一样呢?
因为这个过程会让你觉得你的思维和状态是可以流动的,就像是一个沙漏,沙子从宽口进入窄口,穿越瓶颈,又进入另外一个状态。这是一种最小难度、最容易操作的注意力控制练习,这三分钟的体验会告诉你:焦虑只是你一时的情绪,它绑架不了你。
二是让身体动起来
我们都知道,运动会产生多巴胺这种让人快乐的荷尔蒙,经常运动的人不太容易焦虑,或者比较容易排解焦虑。
但一想到运动很多人有畏难情绪,不能坚持到底。在《微习惯》这本书中,给了很多人解决方法,就是:把目标小到不足以引起你畏难情绪的程度,例如,每天1个俯卧撑。这样更容易坚持下去,也更容易带来突破任务的快感。
关于运动,张慧老师还提出了两个建议。
1.最好是一个需要集中注意力的运动。如果这个运动在进行的过程中你可以听歌,打电话,就不符合要求。
2.要用平常不会使用身体的方式去使用身体。比如你平常如果经常健走和跑步,这时候就该换点儿别的。
三是有技巧地说出来
这个方法我们平常会经常无意识地使用,就是当我们感到焦虑的时候,会寻求他人的帮助与支持。比如给朋友打电话,微信聊天等等。
你不需要对方给你什么建议,他只需要听你抱怨几句唠叨几句,或者吐吐槽就够了。此刻你会感觉不是你一个人独自面对焦虑,有人陪你一起。这个陪伴本身就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焦虑。
因此要在平时的社交中积极找寻这种人选,这种人的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同理心要强,他能知道你在说什么,并且不着急给建议。
此外,你还需要一个简单有效的沟通技巧。
当你感到焦虑向别人寻求陪伴的时候,请明确地告诉对方你希望他怎么帮助你,你希望他做什么说什么。
这样可以更加高效,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比如,一个人需要的只是安慰,如果不提前告诉对方自己的需求,那别人的指点和评论反而会让他不舒服。
因为焦虑本身就是一种不安全感,如果你感觉到有人在观点上认同你、在精神上陪伴你,你想的跟你听到的是一致的,这会极大缓解你的焦虑。
愿这些缓解焦虑情绪的方法能帮助到你,让你真正理解焦虑背后的“想法”,科学地缓解自己的焦虑,并采取行动化解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