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他是个生活废。
从我记事以来,父亲总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站口的生活。那时候小,还不懂得母亲的辛劳,直到毕业参加工作后,才彻底的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母亲在这个家庭生活中所付出的一切。
因为家在农村,所以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务工了。当时的我们是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的,放在现在就是别人口中所说的留守儿童。农村的留守儿童除了很少见到父母之外,其实生活过得还算不错。没有城里小孩的各种约束。我们可以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的天性。没有父母的教育,自己也能够自立自强。
在外务工的父母,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小时候的我们并不清楚,只知道父母每年会回家几次。每当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的生日时候,父母只要有空都会回家。如果没有空,则会往附近的店里打来一通电话。每当有电话打回来的时候,我和弟弟总会纠结到底是他接还是我接。为此,我们两姐弟没少争吵。
小时候最开心、最期待的就是过年了。每当过年的时候,父母都会回家。远远地看着父母回来,内心别提多激动了。激动的不止是能看到很久没见的父母,还有父母带回来的各种零食和新衣服。
穿新衣服是那个时候最令人兴奋的一件事了。村里的小孩很多一年四季都没有穿上一件新衣服。只要听说谁买了新衣服,都会跑去他家去看看,去摸摸。看着新衣服穿在别人身上如此好看,也会想象着穿在自己身上肯定更好看。
我是家里面最大的一个孩子。所以很多的家务劳动就落在了我的身上。幸好弟弟挺争气,长大一些后,他也会帮着做些家务劳动。比如说做饭,割草等等。
其实在那个时候,父亲母亲在家里是怎样的相处模式在我的印象里特别淡薄。只知道,每次过年回来的时候,基本都是母亲在厨房忙里忙外。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收拾家务,都是母亲亲力亲为,有时候我和弟弟会帮着做一些。长大后,因为外出求学的原因,更是很少跟父母相处了。
直到前段时间,因为一些原因,大家都不得不在家待一段时间。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父母的相处模式我也是看的真真切切了。
母亲在厨房做饭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父亲会在客厅看电视、抽烟;饭做好了之后,母亲端菜、拿碗,父亲会来厨房溜一圈,然后两手空空地出去;好不容易父亲要去买菜了,他也会问买什么菜买什么菜,只要你说随便买,他准会买回一堆自己爱吃的卤菜啊,酒啊。
吃完饭后,母亲因为一些事要早早出门,可父亲还在喝酒。母亲交代了几句便出门了。到晚饭的时候,母亲回来了,一进厨房,发现中午吃过的碗还在台上放着。
那一刻,母亲生气了。直接冲出厨房质问父亲为何不洗碗时,父亲一句“不会”,彻底瓦解了母亲心底最后一层防线。
从那以后,母亲再也不会叫父亲做任何事了。不管什么事都是自己亲力亲为,或者我帮着做。我不知道,母亲当初为何会和父亲在一起,如果还能重来,应该也不会有我了吧。
今天,母亲出门了,留我和父亲两人在家。厨房的锅里还煮着母亲出门前放的肉。
“小七,你去看一下锅里。”在客厅的父亲一边抽着烟,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冲着在房间里学习的我喊道。
不知什么原因,我冲父亲回了一句。“你自己看一下吧。”
“我不会。”客厅里飘来父亲的三个字。
摇头,起身,进厨房,关火。
生活好像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