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四月份开始接触到社群开始,我已经参加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社群了,一直泡在社群中的我,却一直感觉少点什么。我就像是一个捡珠子的人,捡了很多珠子,却缺少“一根线”把它们串起来。这不,当从老铁那儿看到有【橙为】社群运营官特训营的时候,我马上意识到,这就是我要找的“那根线”。
昨天,安然问我们有没有思考过复盘的目的?有没有思考过每个环节背后的逻辑?坦白说,过去没有遇到这样的引路人来引导我思考,对于其他社群的运营方式有思考过,但是却没有系统的复盘过。所以,来橙为,真的是来对了。
那么,言归正传,来说说关于特训营的开营仪式。
开营仪式体验下来,我的感触是——简约而不简单,充实而不繁琐。
开营的时间控制得非常好,没有过多地拖沓,1小时以内是大部分人能够保持良好注意力集中度的时间,再长就可能产生疲惫感。在整个过程中,互动得当,氛围良好,听感和视感都极度舒适。那么,这些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各环节的设计逻辑。
特训营的开营仪式分为开场、嘉宾寄语、课程介绍、班委寄语和自由发言五个部分。
1、开场
开场有10分钟的时间,由主持人(橙子C妹妹)向我们展示一些师兄师姐的成果表。
其背后的逻辑是——展现课程的价值所在,勾起学员的兴趣、信心和期待。
2、嘉宾寄语
这一环节有20分钟的时间,由邻三月、凯凯和球球三位导师依次向大家发表寄语。
其背后的逻辑是——导师的经历和背书是课程最好的宣传,一方面显示出课程的权威性,一方面也让学员感受到导师的温度。
3、课程介绍
这一环节有10分钟,由主持人(橙子妹妹)向我们展示和说明28天课程的玩法,以及拿证要求。
其背后的逻辑是——说明规则,如同游戏攻略一般,让学员知道该如何行动。
4、班委寄语
这一环节有10分钟,班委们提前制作好了视频,在这个时间里播放。
其背后的用意——其一,让学员们了解社群的运营架构和人员配置;其二,为招募运营成员做铺垫。
5、自由发言
自由环节名义上是10分钟,其实并没有严格的局限,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其背后的逻辑——这是一个留白的环节,成员间的相互熟悉和链接,各个职能组的招募等都可以在这个时间进行。
二、筹备猜想
仅以我能看到的,反推一下筹备的整个过程。
1、策划
首先,应该由老大安排一个专门的负责人对开营仪式进行统筹规划,包括流程和人员等,并出具策划方案。
2、人员分工
人员可以分为——统筹、主持人、视觉、场控和其他。
统筹:负责协调各成员间的工作。
主持人:负责开营仪式的主持环节。
视觉:负责准备开营仪式所需要的海报和视频。
场控:负责联络包括主持、嘉宾、班委等出场人员,确定他们的出场时间。并于开营当天和其出场前进行就位提醒。
其他班委:负责配合以上人员的工作,并应参与到开营当天的暖场工作。
3、彩排
可以安排1-2场彩排,帮助所有人熟悉流程,彩排时嘉宾可以不到场。
4、暖场和捧场
首先安排专人向学员们定向发放“开营仪式预告”;其次在开营前两小时,在大群中发放倒计时海报;再次,由班委们带头,在群里面营造氛围、调动情绪。
三、迁移和应用
学了这么多,我们大多数人是想把这些应用到自己的场域的。那么,特训营的开营仪式是可以复制的吗?如何可以,是完全复制还是部分复制呢?如果不可以,又是为什么呢?
我想,在回答这些问题以前,可能先需要回顾一下昨天的课程。三月老师说:“不同的社群构建模式会带来不同的社群变现模式。”
那么,我可以不可以延伸理解为“不同的社群构建模式也会带来不同的开营形式。”
1、大咖型社群
在我看来,咱们的特训营属于大咖型社群。所以我想,在大多数的大咖型社群中,特训营的开营仪式都是可以被复制的。比如秋叶大叔、樊登老师、猫叔的社群,也是大咖型社群,就可以采用这种形式,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套路,但是背后的逻辑应该都是大同小异的。
2、产品型社群
如果是产品型社群,我们还可以复制吗?我想大概率是不能复制的,甚至我觉得在产品型社群中都不一定需要有开营仪式,因为这样的社群人员是有流动性的。相比较于富有仪式感的开营仪式,成员可能更需要的是产品故事、超级用户体验和种草、福利发放等。
3、人脉型社群
人脉型社群会涉及到线下维护,因为还没有接触过,我想应该还是会有所区别,具体的可能还要慢慢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