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个方丈,世传名为义墨。
曾有传说,义墨所在寺庙所属郡城,太守之母身患重病,太守亲自赴寺庙求佛保佑,但见那日雾气环绕,太守独自步行前往,入寺门后,但见正堂中佛光环绕,太守以为佛祖显灵,九叩首大礼过后,太守归家,只见其母,不但能下床行走,且谈笑风生,不失健朗之态。
便感佛恩,斥资修缮寺庙,二入寺门,只见一壁画形如大佛,惟妙惟肖,其目微闭,似乎有金光露出,旁题‘义墨’。
太守相见义墨,相谈甚欢,义墨方丈便以此闻名四海,世间传言,画佛救人,救人与黑白无常之手,便有无数富财之翁不远万里,只求一画,义墨烦不胜烦,便收身归隐,不见其踪。
一偏僻山村,一稚气少年,一破旧房屋,一残文卷纸,一山高水流,一雀莺歌语,尚有世外桃源之美。
少年扣上书,从地上抄起一根树枝在地上划了起来,他叫云风,父母早亡,尚且年幼,村民于心不忍,便时时救济,他自己也常上山砍柴,给路过的砍柴人换取几吊铜钱。
他不用钱买衣食,却犹喜读书写字,甚爱绘画,这日,他扣上书,划了几个字,隐隐约约看作‘义墨’,又在旁边画一佛面,尚有画师之资。
云风依旧清贫的日复一日。
这一日,云风在小河边洗澡,洗完更衣,抬头看这高山远鸟,低头看这小河沿林,突然来了兴致,以树枝作笔,逐在沙滩上画了起来,甚是入迷,连背后来了一个人也不知道。
画毕,云风自赏其画,背后却突然传来一声:
“小施主,这幅江山社稷画的甚好哇!”
云风惊起,看见身后之人一身长袍,背挎布包,头顶六痣,面态祥和。
见吓到了云风,这人忙说:
“小施主,不必惊怕,贫僧云游四方,途经此地,并无恶意。”
云风便也放下心来。
这人倒指着这沙画说:“小施主,此画甚好,记在沙上,几日便逝,不如由贫僧摹下来吧。”
说着便盘膝坐下,从背包上拿出文房四宝,屏息凝神,定睛看画,目露光彩,便着笔描摹,看其作画行云流水,只见一划,小河东流去,轻轻一点,飞燕跃然纸上,不消片刻,这江山社稷便成了用墨印在了宣纸之上。
看在云风目瞪口呆,半晌未缓过神来,这个人看了看云风,似乎早有预料,露出一丝笑容,问云风:“小施主,可否想要学画?”
云风痴了,看这画看痴了,僧人这一问,竟涌出鸿鹄壮志,便双膝跪地,喊:“徒弟云风,拜谢师傅!”
后来云风知道了,他,就叫义墨。
一日云风问:“师傅当初为何归隐?”
义墨的脸便严肃起来,说:“当初我仅仅是一方丈,天天求佛讲经,以求天下丰衣足食,外敌不侵,可自从佛画一事,来求画的人络绎不绝,可是他们三教九流,大多都是心术不正之人,不仅用我的画逐利,还有一些歪瓜裂枣之辈,竟然让我不着衣物的妓女图,我一气之下,于是愤然出走。”
义墨似在回首往事,过了不久便说道:云峰,你要记住,人不可有傲气,但应有傲骨,画是我喜欢之事,怎能用我喜欢之事,画这拙劣之事,画就要画自己最想画的,自己不想画的自然也画不好。
云风点点头,明白了自己的画道。
这一年皇帝驾崩,新皇登基,下旨召集天下画客,寻一江山社稷图,以定江山。
无数画客云集京都,不几日便有千幅佳画交到紫禁城内,由皇上一一过目。
这日,皇上一直在看画,愁眉苦脸,恨找不到好图,突然,皇上看到一幅画,但见其云卷云舒,墨染天苍,山高水流,凫凫炊烟,青葱树木,点燕丝风尽在卷中,宏辉壮阔,又不失细致,颇有一番江山色彩!
皇上激动的颤抖着说:“快……快去把这幅画的画师召来!”
旁边的太监不知道皇上为何如此失态,不过便也急急去差人寻了。
皇上又仔细端详着画,只见右下角有二字:不画。
皇上沉思,便也不再寻找。
高山远寺,一年长者一年轻者相对而坐,正在下棋,年长者两鬓苍发,胡长及胸,但神采奕奕,腰直背挺,年轻者青面冠玉,一身白袍,衬其风姿潇洒。
年长者曰:“云风,此番下山,又去何处游玩了。”
年轻者答:“去了趟京城,画了幅破图,给了个朋友。”
相传,皇上将画挂在寝室之内,每晚看画数时,国泰民安数十年,世传贤君。
尚有当年,画佛救人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