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浅析余秀华走红之现象
文/ 木依岸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诗歌本就是一个大花园,它是由众多的花朵组成一个美丽的景观。不像小说,一部鸿篇巨制就撑起一片天。如红楼梦孤本就是不朽,而唐诗需三百首成书。对于诗歌,用一个人否定一群人,一群辛苦付出、执著耕耘的人是一种混蛋逻辑(本来不想用这个词,但不用这个词仿佛就不烟熏火燎,就不有血有肉了)。
据我所知,在我的朋友圈,出版十来本诗集,获过多次大奖的诗人大有人在。他们的诗歌中蕴含的知识黄金、美学建构、生活的提炼以及富含的人生哲理,给读者带来的阅读美感和生活启迪,那种星级酒店里装在精致典雅青花瓷器中的美味珍馐,绝不是余秀华诗歌那种装在粗瓷大碗的农家菜可以代替的。如果用一个余秀华否定中国当下那些为诗歌付出真爱和毕生精力默默耕耘的诗人们,是命运的不公平,时代的色盲!
余秀华她的诗确实写的有生活的痛感。但是她的走红不是全因为她的诗好,而是她农民身份和身体残疾。她走红的诗是《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如果换着另外一个人写是否能走红,就是未知。为什么同一首诗在不同人的身上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呢?到底是诗的价值还是人为的炒作呢?一个身体机能各方面都正常的女人,如果写了这首诗,恐怕她不会让炒作的,社会也不会炒作她吧。一、她的父母、老公、孩子,决不能接受把她的隐私放大到全社会都知道的层面。二、社会也不会推波助澜一个肢体健康、思维正常的女人性行为的随意。“你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什么意思?你去约网友还是去见在外打工的老公。如果是前者,是违背社会的公序良俗,或则说是不道德的行为。如果是后者还可以揭示“当代农民工的性饥渴问题”。比如,东莞曾经泛滥成灾的红灯区。比如有段时间媒体报道的农民工临时夫妻问题。这确实是社会改革进程中的畸形果实,或则说是毒瘤,就如雾霾和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全社会关注一样。她的这首诗能引起共鸣,也是反应了现实。但是反应现实的作品很多,你不能说某人红了,她就代表了某个行业,她就是某个行业的翘楚啦!文学这种精神产品和面包、牛奶、火腿肠之类的物质产品是不同的。迎合大众口味的食品说好就是好。因为大家都说好嘛!大家吃着都很香嘛!人的味蕾是不分层次的,对味道的界定雷同。而文学艺术这种精神产品却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分。大众口味并不能定论作品好坏。往往高雅的艺术能欣赏的人反而少。因为一个人的艺术鉴赏水平不达到一定高度对某些作品是无法鉴赏的。比如《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画究竟好在哪里,相信大多数人不知道的。那么走红是否意味最好呢?
当下社会由于贫富悬殊导致人们心理失衡甚至扭曲。仇官、仇富、仇智慧甚至仇美心理普遍存在。嫉妒心成为杀人不见血的刀子比比皆是。前段时间媒体曝光的“高中同学进京杀死中科院研究生”,当善良的谢雕盛情款待千里迢迢赴京的同窗好友时,做梦都想不到,同学的冰冷匕首毫不留情地插进他温热的胸口,鲜血淋漓的场面再次为今夏画上大大的惊叹号。据说是因为同学的忠言逆耳导致的后果。深究一下,这里边的嫉妒的成分才是最终的杀手。就在这场血案发生前几天,刚发生了学校年级第二名杀死年级第一名的事件。年仅14岁的凶手杀人的原因竟然是“把他杀了我就是第一啦”。我恨你想杀死你,不是因为你是我的仇人,而是因为你太优秀。前几年轰动一时的“复旦投毒案”,林森浩对黄洋的恨来自于嫉妒。在一个过于功利的社会,金钱至上,笑贫不笑娼,蓝天、白云、粮食都被污染,那么人心的污染是可想而知的。在这样一个全社会普遍心里失衡的环境下,余秀华走红,多亏她的摇摇晃晃的身体。因为你不会去嫉妒她,因为在她面前你可以永远俯视她。虽然她红了,毕竟你比她有健全的身体。这样你的心不会失衡的。为什么那么多优秀的女诗人,比余秀华出版的诗集多、写的好的女诗人红不起来呢?在一个嗜好审丑的时代,在一个人人围观、抢蘸人血馒头的时代(花季少女跳楼,围观者不但不劝阻,反而起哄让她抓紧跳。车祸现场,玩自拍,发朋友圈。同学聚会猝死,表情冷漠,无动于衷,甚至现场录像发视频),这个社会怎么啦?人心冷漠到何种程度?一个连死亡都不畏惧、敬畏的人类,究竟还有什么能让他们刚硬的心软化呢!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抒写善和美的作品注定是要冷藏的。但是美的终究是美的,就如纸终究包不住火,即便时代冷藏,历史不会冷藏的。我坚信这一点。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好的作品需要时间检验的。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一生画了一千多幅画,活着时只卖出去过一幅画。因为他的画超越了时代的审美,当时除了他弟弟提奥欣赏他的画,无人问津。而他的一位表哥是当时著名的画家,作品热卖,他表哥还嘲讽过梵高是家族的败类。随着时间的流逝,试问现在谁还知道他表哥是谁,他表哥的作品是什么呢!而梵高的每一幅画几乎都价值连城。他的名字成了绘画的代名词。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由于他的诗反应的是司空见惯的社会现实,对统治者是一种暗讽,当时他的诗是被压制也热不起来,到了宋代才被推崇。后世把他与李白并列为“李杜”,更以“诗圣”确立他在中国诗歌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美国诗人狄金森(有人把余秀华比作当代的狄金森),她一生写了1775首诗,而她活着时只发表了7首诗。“被誉为美国20世纪新诗的先驱的布鲁姆将她与惠特曼并列为英语文学经典的中心,一举确立了她与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并列的伟大文豪地位,受到全世界文学界的敬仰。”而她活着时足不出户,默默无闻。卡夫卡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他活着时只发表一个短篇小说集,他的那些享誉世界的作品都是他去世后由挚友马克斯·布洛德整理、编辑出版的。他曾留下遗嘱,让马克斯·布洛德 焚烧掉他的遗稿。但是朋友没有执行他偏激的遗嘱,所以我们今天才能看到这位伟大文学家奇谲瑰丽的艺术作品。以上这些大文学艺术家,在当时并没走红,甚至是被埋没,你能因为他们的作品在当世不走红而否定它们的价值嘛!所以说走红的作品不一定是最好的,不走红的作品不一定不好。好和坏只有时间说了算。
客观地说余秀华的走红,不是因为她的作品有多么好,而是她的精神力量。在这样一个抑郁症越来越多,人们抗压能力越来越小的时代,因为一言不合杀人,因为一点小事跳楼轻生的人经常刷屏。特别是那些大学里的青年才俊,那些初高中的少男少女,甚至不谙世事的懵懂小学生,竟然自杀的新闻不断。面对挫折,人们需要积极乐观的态度,从古至今都是社会需要的良药。所以苏轼的乐观豁达让人称道。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被定格在教课书里。张海迪身残志坚的故事激励一代人。那么余秀华作为一个脑瘫患者,不畏惧生活的苦难,与不幸的命运抗争,几十年创作不辍,用诗歌慰藉生命。她的坚持不懈,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仰,也是这个时代急需的精神药方。所以她走红了。笔者不反对她走红,只是呼吁各界媒体正确地对待她的走红,把她正确定位,放在合情合理的位置,不要让一位残奥会冠军淹没了那么多为诗歌默默奉献、执著追求的众多的奥运会选手。毕竟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2018.7.21下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