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看这本书我还满惊讶的,现在的图书市场混乱,出版物良莠不齐,在阅读时间减少和碎片化的当下,读什么一直是我比较在意的事。这样一个年轻作者自己活的有多成功?居然还能写一本书来教别人怎么活,这样大的一个命题是让我很吃惊。
仔细读一遍之后,觉得还是蛮有所获。也觉得年轻人生动的语言有他特有的趣味性,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也比同龄人来的深入。不得不说,有些想法也是我过了30岁,经过一些社会的磨砺,和周围不同环境下的人接触了解,才慢慢积累体会到的。无疑作者怀左同学是这个年龄层中的成功者。
那么可以在成功者身上学到什么?思考到什么程度,才不辜负阅读所费的时间就需要做个好好的梳理。
首先,早起真的是一个好习惯,几乎所有励志经典都奉为第一守则。从科比的知不知道洛杉矶凌晨4点是什么样子开始,到朋友圈无限转发的鸡汤软文无一不提到了这个习惯。我相信对于事业上升期或是想做点什么事的人,必是需要遵守的一个习惯。当然早起和梦想一样,都是人的底裤要穿但不要拿出来给人看。所以我一直不是很喜欢鸡汤文,刻苦努力在成功之前拿出来给人看,于人于己都很尴尬。
其次,作者在《生而为人,不要迷失了自己》这章里说到了三点,诗意、独立和勇敢。大学象牙塔里可能还会有些诗意,但诗意对于我一个要挤早晚高峰,闻地铁里汗臭味的人,体会不深,姑且不说。对于为人的独立与勇敢倒是很能体会。三十而立,我想自己还是能做到这一点。我能够清晰的明确地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且我足够勇敢地去一步步落实自己的想法。虽然近些时候生活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也会感到被生活拖住后腿,但我相信自己的韧性和持久力。生命那么长,生而为人,定是不同人不同的活法,看清楚这些过好自己的生活也就是独立勇敢的体现。当然,我如果能像作者一样在大学里就想明白这些问题,也可以活得诗意一些。作者在读书期间就刻苦耐劳地兼职或写作取得收益,也愿意穷游吃苦追求诗和远方。而这些关于金钱方面的事情,我还是考虑的太少,还有些独生子女特有的好逸恶劳。不过在独立勇敢之后,我觉得还是必有诗意。
第三就要说一说阅读了。读《挪威的森林》的时候有一点,我之前还是满赞同的,就是书里说没死30年的作者的书,不读。不过最近10年,这个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也进行了改变。高科技、新事物越来越多的今天,要保持着不断学习与更新自己我的心。之前读完了《Zero to One》和《华为工作法》,最近在读Ray Dalio的《原则》。只要认真阅读,觉得都是有收获的,书本可能只是单纯展示了一种思维方式,要通过外在的阅读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建立自己的思维体系,还需要更多的思考与生活经验的积累。而接下来,让我少读一点网络小说,多读一点专业书吧。
我觉得写读书笔记挺好的,之前读书的时候就是读,输入量有了,但很厌烦刨析自己的想法做一些输出的事情。多一些文字话的输出,可能也是对自己思维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