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孙丑上》有言: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里说的是我们应该有同情心,既是对人,也是对任何有知觉的生命。
为什么会有同情呢?因为有共同点。毫无疑问,至少是动物,都有痛觉、冷觉、热觉。它们生病了会难受,受伤了会疼痛,不吃东西会感到饥饿等。这些,就是它们和人的共同点。
所以,我们才会建立起同情。试想,如果没有共同点,何来同情呢?我们对沙子有同情心吗?如果有,也一定很微小。同情是需要条件的,而共同点就是条件。共同点少的,同情就弱;共同点多的,同情就强。
所以当我们考虑事情时,最先考虑的是人命,然后才会考虑其他动物。
同情是一种美德,因为他代表着一种理解和尊重。如果一个人没有同情心,它就丧失了最基本的人性,也就是开头提到的“非人也”。
孩子常有虐待和杀害动物的举动。然而这不能证明孩子是残忍的。莫若说他无知。因为他不了解,所以才不同情,不尊重,不理解。
然而,作为文章的读者,我相信早已不是不通晓事理的孩子。为什么仍会有那么多人去虐待伤害动物,甚至为这种行为辩护?对动物没有同情心,又何来对人的同情心?这样下去,会使同情心越来越弱,以至于完全丧失!
不要再虐待动物了!我们每个人都吃过它们的肉,饮过它们的血。但至少,这还是生存所需。不要说什么人不需要食肉,这只不过是人为享受美味而为。且不说这里涉嫌对部分人的诬陷,就你自己认为,你离得开蛋白质吗?然而虐待动物就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这是真正的把折磨生命当做乐趣。这不仅是道德的丧失,更是人性的丧失!
让我们爱护身边的动物,保护生命,也保护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