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早晨天亮得比较晚,快七点钟从房间出来时外面依旧很黑很黑。但是当我们近八点钟出发前往石林时,一轮艳阳已经高挂在东方的天空了。
可能是由于高原的缘故,或者是心里作用使然,这里的天空仿佛距离人们的头顶近了很多,蔚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几乎触手可及。
石林,地处滇东高原腹地,距昆明市70余公里 ,它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2.7亿年前,具有两个世界级称呼:“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景区划分为大石林和小石林两大区域。
由于石头颜色相对灰黑,前一天晚上导游善意提醒我们尽量穿着色彩鲜艳的服饰,本人一向懒得多带行李,所以这六天里只能一直守候我的那件老气横秋的外套了。但是我注意到同团很多游客确实变换了外在包装,我同事的一件大红外套即显得格外艳丽照人。
景区大门口有好多阿诗玛,她们有的负责礼仪,有的负责驾驶小车。彝族小伙子称“阿黑哥”(“阿白哥”的意思据说指依靠女方为生的花花公子),而女孩则称呼为“阿诗玛”,她们身着民族服饰,个楚楚动人,堪称这里的第一道风景。
我们首先进入大石林,远远就望见了以往在电影以及明信片中的风景,两个隶书大字“石林”跃入眼帘。石林之名系原云南王龙云所赐,可惜原刻字文革期间被毁,现在的刻字是后人在更高处重新凿刻上去的,右下角处原来刻字被磨痕迹依旧清晰可见。放眼望去,平地高耸而起的石头左一簇右一簇,一个连接一个。石身多为垂直线条状,好比刀砍斧削一般,它们的顶端由于经年雨水冲刷几乎都呈笋尖模样,直冲云霄。仔细观察可发现它们从上到下均有明显断裂层面,约3-4层光景,而且石头之间的断层面高度也基本一致,原来这些断层面竟然是上古不同时期的海平面,闻者无不慨叹沧海桑田之变幻。石头的形状多彩多姿,有的像老虎,有的似大象,有的若猫,有的类鼠,千姿百态,让人称奇。有的顶层由于某次大地震已经崩塌下来,压在其他石头上面堆做一团,和那些依旧矗立在旁的石头形成了一幅刀山(竖石)火海(卧石)的画面。更有一块石头凌空架在其他两块石头顶部,仿佛随时都会掉下来一般,煞是吓人,故而当地人民给它取了一个非常贴切的名字:千钧一发。我恶作剧地用力拍了拍两侧石头,身边的游客无不匆匆而过
大石林和小石林之间是一块开阔地带,一侧池水如镜,蓝天下远处的石头灌木倒映其间,俨然一幅优美无比的山水画。另一侧绿草如茵,阳光下不远处的石林似乎也和小草一般具备了熠熠活力。我目前的电脑桌面就是选取了该处风景。
穿过此处就进入了小石林,顾名思义,这里石头的身材相对娇小,稍加注意就可以发现,很多石头身上都有很多的白色斑点,它们是来源于海洋的贝类生物的壳,天长日久形成了化石依附于此。通过一个略显狭隘道口时,导游介绍说那是拍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所在,怪不得有一股阴森感呢,人们(包括偶)纷纷伸长脖子向深处探望,好似白骨精正从那里款款而出。真佩服我们的导演们,亏它们找得着这么一个天作地合的场所。此前我总抱怨很多小国拍摄的电视怎么多是室内肥皂剧,此刻我忽然明白过来,原来限于自然条件所致啊。
继续向前,就来到了著名的“阿诗玛”面前,眼前的一组石头,酷似一个侧面彝族少女的形象,脸部的眼睛清晰可辨,远眺前方,栩栩如生,典型的名族头饰和身后的背篓无不一目了然。令我不禁慨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又对人们的丰富想象佩服不已。
阿诗玛,作为云南少数民族的代表形象,你已深深印入了我的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