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9日上午,在丽水学院党委副书记郭献进教授陪同下到畬乡景宁考察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__大漈罐。
大漈罐是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乡村民制作的一种日用陶瓷。大漈离县城48公里,景物宜人,素有“云中桃源”之誉。这个村历来就盛行生产陶瓷罐,俗称“大漈罐”。其实大漈罐就是一种用粘土制作经高温烧制而成的界与陶与瓷之间的民用淘瓷。瓷的烧制温度要高于1200度。除了烧制温度不同外,陶器和瓷器的区别还有原料不同、釉料不同、吸水率不同和透明度等不同。所以如按陶瓷的科学标准严格细分,应将此类产品称作炻瓷,即用粘土为制作原料,在1010_1200度之间已开始瓷化而没有完全瓷化成功的产品。古陶瓷,特别是由粘土制作的古代陶瓷大型器物,有很多产品均属此例,俗称“缸胎”或“砖胎”。故中国古陶瓷界将1010度以上开始瓷化的产品,也归属为瓷。而日本则细分,将此类已瓷化而没有完全瓷化的产品称为“炻瓷”。
其产品主要有火笼罐、饭甄、盐缸、酒缸、茶壶、中药罐等几十个品种。大漈罐的制作原料以大漈独有的水田底层土(也称白善泥)为主要原料。其制作过程与青瓷相同,也是经过选料、炼泥、拉坯、凉干、上釉、烧制而成。其烧成温度在1100度以上,但因其所用的的粘土质粗的特性,所以烧积瓷化程度不如青瓷致密,因此具有一定的渗透性。这种材料的特色与成品的结构特质,使得其产品具有耐高温、储藏食物不易腐败等特点。大漈罐作为传统的日常生活用品,在庆元、文成、泰顺、平阳、寿宁等地区深受欢迎,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关于它的起始年代,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曰始于北宋,二曰始于明代天启年间,其真实的生产源头待考。
大漈罐如同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面临失传的危险。熟识大漈罐的传统烧制技艺这一传统工艺,现今仅有一位80来岁的老人掌握这门传统制罐工艺。
为了挽救大漈罐传统烧制工艺几乎失传的局面,2012年景宁县人大代表、畲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毛根深先生毅然决定加入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成立了畲祖烧大漈罐生产开发公司。畬祖烧是景宁唯一的一家经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漈罐的机构。目前这家日用陶瓷和艺术陶瓷开发、研究、设计、生产、营销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旗下己拥有国家级美术大师、陶艺大师数人,生产的畲祖烧大漈罐远销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