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防疫形势如何缓和,接到流调电话的那一刻,人还是紧张的。
电话中,询问我上周六去省图书馆的行程。
那一刻下午5点,我正在同学的办公室,而我们马上要出发去约定的餐馆与其他人聚餐……突然间的询问引发了我的紧张情绪,第一时间我并没有产生准确的记忆,我恍惚中记得是中午,却不能即时回忆起准确的时间,直到在对话中对方反复询问我离开省图的时间,我突然记起,我是骑共享单车回家的,那我的支付记录是可以提供这个时间点的。
我匆忙翻阅微信支付日报,找到了准确的支付时间——下午1点49分,而这个时间点是我骑车到我家小区门口的时间,而阳性病例是在2点以后进入省图的……
有惊无险,与阳性病例完美错过。这个小小的时间差,使我免于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可能的问题……
幸事……
随着多次去省图借书,我已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借书逻辑。
我一般是有了明确的关于某书的购买欲望,在当当网中搜索,查看详情页。如果详情页内容不足以满足我对该书的了解,我便选择延缓购买图书,先加入购物车,然后去省图书馆借阅,借阅后发现有二次阅读的需要,然后再在当当网上购买(当然,这也是我在多次盲目购买之后形成的购书原则……)
因此,我在省图的逗留时间变得非常短,通常情况下,我不会产生随性而为的行为,围绕着书架随意翻阅,而是直接去到电脑前按照我的当当网购物车的书名搜索,定位到准确的书架,书架查找,找到图书,然后机器上操作借书程序。
就是这样的借书原则,让我每次在省图逗留时间很短暂,一般30分钟,能满足我的借书需求。这次我准确的借阅到购物车中的5本,因其中一本没存书,顺手拿了一本相似的传记。
在目前疫情仍然肆虐的时节,我们也日渐形成了自己的活动准则,在公共场合减少逗留时间,提高办事效率,以降低为自身制造生活障碍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