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了解到一个产业,叫做“混合现实”,顾名思义,它本质上就是把实物世界的玩意跟虚拟世界(数字世界)的玩意混合起来,进而给人们展示出一种虚实结合的场景
而它背后其实有多种技术的融合,比如VR、3D建模、5G、物联网、芯片处理等等,所以当你不断去了解科技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特点,就是要形成一条科技产业链,往往是需要很多该产业链里很多软硬件的条件成熟之后,并且组合起来后,才能诞生出应用性的机会,进而迎来一个产业的爆发。
比如“第六感”这个产品
这个混合现实领域的产品,是09年在一个ted大会上,一个名人介绍了下它的设计思路,叫做“第六感”
这个产品的话它是由四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是在头顶上有个摄像头,第二部分是挂在脖子上的便捷式投影仪,第三部分是安装在手指上的标记环,第四部分便是口袋里装的便捷式电脑
然后这个产品在工作的时候,首先它的摄像头会追踪眼前的图像,尤其是会追踪标记环的运动轨迹,并且反馈给电脑。电脑系统处理之后,再把结果用投影仪投到合适的显示页面,就好比你到野外看好一科不知名的树,然后用手指点一下,摄像头就捕捉到这个信息,然后反馈给电脑,最终利用投影仪显示出来让你知晓。 虽然说这个产品整体而言麻烦了点,但是这个实现过程的背后思想是非常符合混合现实的应用,而且这种现实和虚拟的叠加可以极大地提升效率
再比如王老师举的一个例子
“很多人买书还是希望去接触到真实的书,去书店里面前后翻翻页,找找感觉,所以愿意去线下的实体书店。
但是,线上书评也会给我们很多的启发,某人说这本书好,或者这本书不好,很容易影响我们的决策。在实体书店当中,很难同时看到线上书评,也就是现实和虚拟是割裂的,不能整合起来。
如果你戴了“第六感”去书店,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你的摄像头就会读出书皮上的书名,进而到互联网上去搜索有关这本书的书评,然后用投影仪把相关书评投影到书的封皮上来。这样,你举着这本书的时候,读封皮上的相关书评就可以决定是不是要买这本书了。”
所以你看,这个产品背后,其实就综合了AR、VR,而且还得具备很强大的图形识别、文字识别等能力以便来处理摄像头的信息,进而反馈到电脑上,而且也需要投影能力来支持投影,而且投影的过程还很耗电,你也得有强大的电池来支撑,所以你发现没有,任何一个产品的普及,前期都需要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完善后,并且整合在一起后,最终才能转化成落地应用的产品,一般至少得需要5~10年的前期铺垫,没有任何东西是一蹴而就的,前期都是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