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疯子》,同样是话剧改编的,感觉比《驴得水》的逻辑要合理,回味的地方更多。这部电影的官方介绍是这样的:
七个素不相识的人(医生、律师、司机、老师、记者等)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关进了一家精神病院,因为院方怀疑他们有精神病,但初步核实的结果是,七个人里面只有一个是真正的精神病人,院长让他们七个人自己把这个病人找出来,然后他们就能安然出院了,他们遭遇各种被逼良为疯的行为,为了逃出疯人院使出浑身解数,在疯人院里发生了一场嘀笑皆非的荒唐事。
有意思的是,这使我想起了之前在《比“事后诸葛亮”更可怕的是“潜入性决定论”》一文写的结论:
1. 在精神病院不要试图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人,这是很有可能是徒劳的;
2. 不要随随便便做这种实验,你很有可能进去就出不来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
让正常人证明自己正常,就是TMD的不正常。
当然,作为一部荒诞喜剧悬疑电影,结局不会太简单,免不了“神转折”,原来这七个人其实是一个人,他们都只是女主角(精神病患者)一个人脑子里的“分裂性人格”......
从医学角度而言,我不清楚“精神分裂”的病人的不同人格是否能够彼此认识,或能跟主人格对话,但既然讲到“人格分裂”的话题,一定要推荐一本书:《24个比利》。为了能演好角色,据说本片的女主演对此书也深入研究了一番。
《24个比利》是一本根据真人真事写成的传记式小说。一九七七年,在美国俄亥俄州涉及连续强暴案的嫌疑犯比利遭警方逮捕。但是,他对自己曾犯下的罪行居然毫无记忆。事实上,在他内部(包含比利在内)总共有24个人格存在,这些人格不仅在性格上,甚至连智商、年龄、国籍、性别方面也都各不相同。这些不可思议的人格,到底是如何产生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24个比利》来看。
扯远了,拉回来。
关于电影,我不说改编,不说演技,不说票房,
因为我是不擅做影评的人,我老婆才是。
今天主要谈谈情节;
准确的说,是电影里没有出现的情节。
因为这部电影的结局发展出乎意料,中间出现的很多片段也似乎颇有隐喻,看完仍有意犹未尽之感。
所以,我们不防大开脑洞,回到故事最开始的设定,看看能否再发展出几种可能的结局呢?
可能一(变态boss版):
七个人里面只有一个是真正的精神病人,院长让他们七个人自己把这个病人找出来,然后他们就能安然出院了。然而事实却是,七个人里面只有一个是真正的正常人,不过精神病人也并不是一直发作。
那个不明真相的正常人要在一群“疯子”的“包围”下,证明自己是正常人,还要证明其他人才是真正的“疯子”,其难度可想而知。
在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逃出生天后,那位正常人却发现这一切的“幕后黑手”原来是医院的院长。他需要面对的终极boss是一个无比变态和疯狂的人......
可能二(温情版):
女主受了刺激,得了“失忆症”。其他六位都是女主的好朋友,是真实存在的。他们为了治好女主的病,与医院院长“合谋”演了一出戏。
六个好朋友假装彼此不认识,在封闭的场景里通过近乎闹剧般的演绎,重现了女主某些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卖力地刺激女主的大脑海马区,试图唤起她对过往的回忆。
等到女主恢复正常后,六人便欣慰地离去,就好像他们从未出现过一样。
可能三(密室杀人版):
与世隔绝的精神病院,七个素不相识的人被困在这样一个无法与外界联系的地方......
这是不是像极了金田一或柯南“密室杀人案”里的设定。
不,其实,这更可以是一部向阿加莎·克里斯蒂致敬的作品。在《无人生还》中,十个互不认识的人被困在一座孤岛的别墅里。然后,恐怖的事情发生了,从第一天晚上开始的几天时间里,每天都有人按着一首儿歌里述说的方式死去,一时之间,人人自危,唯一的求生办法就是找出凶手。谁是凶手呢?凶手必然在所有人中间。人们彼此怀疑,彼此试探,直到所有人都死去,无人生还!
可能四(幸存者游戏版):
七个正常人,被关进了一家精神病院。七个人,每天却只能得到一个人饭量。摄像头背后藏着一群穿着白大褂的人们,饶有兴趣的观察着这场残酷的人类社会实验。
在这七个人的“微型社会”里,人们从开始的齐心协力到后来的尔虞我诈、弱肉强食......活到最后的幸存者,靠的不仅仅是体力与智力,更多的反而是对人性、生死、善恶的权衡与考量。
可能五
好吧,我编不出来了......
如果你想到什么可能的结局,请留言跟我分享吧。
你喜欢哪个版本的故事,也请留言跟我分享吧。
写在最后
我突然在想,“疯子”的定义究竟是什么?
“疯子”看我们所谓的“正常人”又是什么样的?
如果有机会,我们应该多去了解“疯子”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