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本《摩登时代》的书中,有孟小冬一张30年代的精巧小照。照片上的她:前额是齐齐的刘海,眉目之间有股英气蕴藏,不能说有多妩媚,但是端丽二字,是符合的。
孟小冬(1907—1977),女,北平宛平(今北京)人,梨园世家出身,是早年京剧优秀的女老生,人称“冬皇”。是京剧著名老生余叔岩的弟子,余派的优秀传人之一。她的扮相威武、神气,唱腔端严厚重,坤生略无雌声。孟小冬一生坎坷,1977年在台湾去世。
又一位民国奇女,我当然也好奇她的情感经历;如果说她和梅兰芳结合,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感情的需要,那么,她跟杜月笙在一起,是出于什么呢?是因为钱?是因为权?还是也因为感情?
杜月笙虽是流氓,但算得上是一个有文化的流氓,“中国第一帮主”,一生叱咤风云,闯得猛、玩得火、斗得凶,写得一手好字;喜欢听书,请上海最有名的说书先生,替他讲三国、水浒、东周列国等小说;也爱京剧,不光爱看,还请专业的人教授,他早就是孟小冬的粉丝了,一般来说,黑帮老大看上一个女人,毫不费力就可以抢过来,可杜月笙没有对孟小冬下手。他有多爱这个女人呢?一次孟小冬生病,四处求医,无果。杜月笙听闻后派了一艘小火轮,把北京的名医孔伯华接来上海为小冬看病。孔伯华只给孟小冬开了一个很简单的方子,就把孟小冬的病给治好了。杜月笙大喜,豪掷十万大洋给孔伯华。十万大洋是什么概念?在当时,可以在北京买两套很不错的四合院。而梅兰芳与孟小冬结婚后,不允许她唱戏。杜月笙却全力支持孟小冬的艺术事业。孟小冬一直想拜须生泰斗余叔岩为师,之前梅兰芳因为不想孟小冬经常出门,拒绝了。而今,杜月笙出资让孟小冬实现自己的心愿。孟小冬勤恳刻苦学习五年后,技艺精进。在杜月笙六十大寿的义演活动上,风头盖过了伶界大王梅兰芳。做到了当初撂下的狠话:“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不会比你差。”
据《孟小冬 氍毹上的尘梦》书中透露,孟小冬在杜月笙晚年进入杜门,长日与药罐为伴,照顾风中残烛的杜月笙,不曾分享杜的荣华富贵。香港气候一变,杜的喘疾即发,痛苦异常,孟小冬只能强颜欢笑,唱曲给杜听,只要听小冬歌唱,杜月笙的呼吸就匀畅许多,舒展皱痛的眉头,两人携手紧握。孟小冬搀扶著昔日上海滩皇帝望着残阳,享受余晖。
初到香港时,杜月笙曾打算全家迁赴欧美定居,屈指细算,自己全家及追随门徒两家,必须办27张护照,当着杜宅,孟小冬淡淡说了一句:“我跟着去,是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呀?”孟同时当众答应杜月笙说的“我去世后,你就不要再登台表演”,于是杜月笙下定决心,不顾一切阻挠而实践诺言,尽快与孟小冬成婚。
在杜月笙坚持下,两人婚礼在杜宅举行,宴请的只有杜月笙至亲好友,但杜要求要有好的酒席,门徒万墨林渡海到九龙,把九龙饭店大厨全拉到杜宅办桌,当晚杜月笙抱病当了63岁的老新郎,孟小冬的脸上也露出难得的笑颜。孟小冬入杜门与世无争,她本就是人间奇女子。《孟小冬》书中评论,“所以孟小冬之入杜门正是感恩知己,以身相许”,为孟小冬和杜月笙的姻缘下了最真切的定注。
只是“感恩知己,以身相许吗?”
当时杜月笙明知自己命不久矣,却又执意在自己临死之前娶孟小冬意欲何为呢?
原来当时杜是想带着孟小冬与家人一起迁法,孟小冬那句淡淡地话:“我跟着去,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点醒了杜月笙,他想到自己哮喘日益严重,也不知道能活多久。若他死了,孟小冬因为不再唱戏,没有收入来源,在杜家又无名无分,也不可能分到遗产。因此,他觉得自己有十分的责任给她一个名分。于是,杜月笙不顾众人的非议,离开了他久卧的病床,在孟小冬的搀扶下,简单地请客吃饭,算是完成了婚礼。就连他们的结婚照,杜月笙也是坐着拍的。
一是出于对她的责任,也是出于对她的情义,给了她一个简单但能给后人留下尊重她的婚礼……
这样一个知她,懂她,宠她,帮她,重情重义,有担当的男人,我相信不单是“感恩知己,以身相许!”那么简单。
虽然出自寒门,但做事情对自己的要求极高,一生都是高标准。“事能做再多,也不如把人做好”相信这是他奉行一生的做人准则。
他热爱自己的国土,关爱贫苦的百姓……捍卫民族尊严!难怪当时盛行一句话;嫁人就嫁杜月笙!
一生孤傲的孟小冬最终还是幸福的,她有了真正的归宿。她选对了一个真正有情有义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