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过自己的拖延症类型之后,就要有针对性的对自己的拖延症进行治疗。
调查显示,中国人人均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是每天3h,手机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和信息抢占了我们大量的注意力,让我们时常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而每次注意力被打断,再次集中起来需要8-15分钟左右的时间,或是直接就打断了,终止了这件事情。
那今天的第三节课就是学习如何应该注意力被打断,如何更好的集中注意力。
1,分心记录表
每天,或是选定某一天、某个半天,刻意的记录当天自己注意力分散的情况,详细到在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事情,分心的原因是什么。让自己明白为什么会分心。
通过记录,我们可以统计造成我们分心的事件,再结合80/20法则,找出这80%的事件,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有针对性的解决造成分心的因素。
在做一项任务时可以设置提醒,提醒自己被打断之后要回到原来的工作上来。
2, 量化注意力
除了要做分心记录表之外,我们可以再记录一份注意力集中记录表,可以运用番茄工作法,也可以是把一小时分为(10+2)*5的方法来记录当天有多少时间是高效的。
准备一个计时器,一份任务清单,清单要求是马上可以做的任务,就可以开始记录。10分钟内全心全意工作,10分钟结束休息2分钟,一个小时内重复5次。或是采用2个番茄钟的工作方法都可以。
通过记录会发现一天时间并不少,但是集中注意力工作的时间却非常有限,从另一方面加强对比自己的鞭策。
3,更好的集中注意力
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又分为几个方面:
① 了解自己的注意力曲线:人的精力都是有峰值和谷底的,成一条波浪状的曲线,要了解自己在早起、上午、下午、晚上,那个时间精力值最高,适合做难度最高的工作,哪个时段是谷底,适合做简单的工作,合理的分配自己的精力和任务。
另外,对于一些特定的时间会消耗掉我们的注意力和精力,比如说堵车、挤车等等,要留意记录自己的曲线,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任务。
② 跳出大脑的自动反应: 一天中很多事情都是大脑不带思索的自动去执行的,比如说刷朋友圈会顺带看朋友圈里附带的文章,时间就会不知不觉的流逝掉,我们一天中又95%的工作都属于自动反应。
想要跳出自动反应,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列好代办清单,完成一个任务后,回到代办清单,开始下一项任务;二是完成一个任务之后,暂停下来思考一下,再开始做下一项任务。去做值得做的重要的工作。
③ 一次只做一件事:不要同时做几件事,一次专心的做一件事,多线程任务会分散你的注意力,会造成自己注意力的消耗,缺乏深入的思考。单一事件可以聚焦注意力,当把精力集中起来只做一件事时,这件事完成的几率会提高至90%以上。
我觉得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我们设置一个白天目标时,培养一个习惯时,一次只培养一个,同时进行多个容易放弃,一个白天只养成一个习惯,慢慢来会比较快。二是在做任务时,一次只做一件事,保持专注,更容易达成理想的任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