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释放四个基本欲望
欲望都是系统化的信念,也就是我们用于指导自己生活的模式,因此我们所拥有的念头,感受,行为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周而复始的出现贯穿始终。
欲望其实是一种能量,如果你真的有需要,就把它激发起来。能量无所谓好与坏它就是它。
欲望不仅会让我们产生匮乏感,还会体验到不同程度的冲突矛盾感。
当我们想要某种欲望时,总有那么一部分是与之共生的反向作用力。因为每个人性格不同,所以这些欲望在我们心中存在的比例也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大多数人都卡在了中间,因为欲望是相互矛盾的,所以我们向着目标迈进时前进三步之后可能又后退两步。
如果你在释放的过程中已经感受到了那些反向力的存在,就把它们放下吧,允许那些反向力现身,你完全可以放轻松。因为这个过程是全面影响的,当我们释放某个特定的愿望时,往往会把它的反向力一同释放掉,就像投硬币一样,你不可能只投出正面或者只是投出反面。
渴望控制时还渴望被控制
渴望被认同时还渴望不被认同
渴望安全时,还渴望刺激惊险
渴望分离时还在渴望合一
第一对 想要控制和想要被控制
想要控的欲望
当我们想要控制时,我们感觉是没有控制力的,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失控了,必须采取什么行动来让一切回到正轨,想要控制的欲望是强硬而固执的,你就得按我想的来!
但想要控制意味着抵触,想要事物发生改变,想要操控,争权,强迫,修理,想要事情按着自己的希望来,想要自己永远是对的,想要遥遥领先,想要压过别人。
当我们把想要控制的欲望放下后,反而会更加感到自己手中的控制权增多了。
如果你能明白,这仅仅是一种感觉,你可能会更容易辨认出它。
想要被控制
我们希望有别人来对我们的生活和感受负责,想要别人来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更倾向于追随别人的领导,想要被控制的欲望会让你感到软弱空泛,想把自己手中力量让出去,想要失去控制,做事之前必须要得到某人的允许,想要被控制也意味着抵触以及想要改变,意味着想要迷茫,无知,被操控,屈服,被修理,被强迫,想要追随,想要败如丧家之犬,想要责怪别人,想要当受害者,想要诉苦。
当我们把想要被控制的欲望释放掉后,我们会感到一切尽在掌握中,也更乐于掌控自己的生活了。
在做释放时,处理完想要控制的欲望后别忘了检查它的反向力是否也在作用中,就算是那些最积极上进,自制力最强的人,也会多少有一些想要被控制的欲望的。
第二对 想要被认可 和 想要被否定及想要去爱
想要被认可
我们认为自己是没有被认可被爱的,我们会采取各种手段让自己来获得认可,但是这样做一直在阻碍着我们得到它,我们老是关注自己,自我意识特别强,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我们口不对心,为了讨别人喜欢而任由他们敷衍自己,控制自己,可能会把好多事揽在自己身上,因为我们觉得这样可能会令别人觉得自己很受欢迎,渴望被认可,同时你感到自己很柔弱,暴露在外一览无余,你总想做什么来证明,要他们认同你,我们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别人的爱,必须要做些什么,把爱赢回来,想要被认同相当于想要被爱被接纳被理解被照顾被注意被轻抚被培育被喜欢,而且是从别人那里得到这些。
当我们想要把被认同的欲望放下时,我们会感觉自己更加充满爱心与关怀,也更多的被爱着,被关怀着。
想要被否定
但我们想要被否定时,我们认为自己不想要别人的认同和爱,我们会用各种手段来防止自己得到认同,我们会过度关注自我,自我意识强烈,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但是我们会装作不在乎,我们口不对心,在那些简单回答是就好的时候,非要说不,我们推脱敷衍别人,逃避责任,拖延任务,从而确保他们不喜欢我们。
在渴望被否定时,我们感觉生冷刺痛,暴露在外,散发着生人勿进的气场。
想要被否认相当于想要被讨厌,被拒绝,被鄙视,离群索居,不为人所理解,被别人指指点点。
当我们想要把被否定的欲望放下时,我们会感觉更有能力来接受别人的爱与欢迎了,也更能爱与关怀其他人了。
想要去爱
当我们渴望去爱时,是柔软的易受伤的,想要给予和想要一手包办的感觉泛滥成灾,感觉自己给出的爱永远都不够多,我们必须得做些什么来让别人知道我们有多在乎他们,我们会采取各种手段来让自己感觉是充满爱心的,我们过于关注别人,自愿放弃了很多东西,我们会违心的答应很多事,任别人敷衍或是控制自己。
想要去爱,包括了想要给予别人认同,接纳,爱慕,关心,母亲般的照顾,理解,爱抚,想要为别人牺牲,想要去养育,去喜欢。
但这实际上一直在阻碍我们感觉到爱。
当我们把想要去爱的欲望放下后,我们会感觉自己的内在更加完整而圆满,在给别人爱与关怀的时候,也不再会损伤自己。
第三对 想要安全 想要死亡
想要安全
我们渴望安全时,我们认为自己没有安全感。
在我们眼中生活如战场,危机四伏,生死相搏。我们或多或少都把其他人视为敌人,我们常常觉得哪怕是最细微的变化或是决定都是一种威胁,我们尽力避开风险,即使可能给我们带来成功的风险,我们拒绝正面对抗那些必须对抗的东西,我们只是游走在边缘,估计着下一次灾难什么时候到来。
当我们渴望安全感时,我们会提心吊胆,惶惶终日,忐忑不安,不敢放松警惕,总是有大难临头的感觉,最极端的情况下会感觉我们就要死了,被吓得精神瘫痪。因此我们觉得自己必须得做些什么来得回安全感。
想要安全感,相当于想要安全生存,想要保护自己及他人,想要复仇通过攻击防御杀戮来让自己安全一些。
当你感觉到自己受到威胁时,你可能会惊恐发作,全身僵住,不能动弹,即使是在那些重要的场合中。行为上会过度规划,起人忧天,疑神疑鬼,在没有什么需要对抗的时候,还是一级战备,逃跑,不惜一切代价来维持现状。
我们放下想要安全感,不管什么情况,我们都会感觉更安全更稳妥,更放松而且不需要以任何东西为代价。
渴望死亡
当我们渴望死亡时,我们会觉得活着太沉重活着,这样活着不如一死了之,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我们会主动追求风险与对抗,暗暗的希望最坏的事儿能够发生,我们游走在边缘,期待着下一次灾难的发生。渴望死亡相当于渴望危险,渴望一切结束,望暴露自己或他人,渴望被攻击,想让自己毫无防备,想让自己被杀,被废,被威胁。
当我们渴望死亡时,我们觉得自己不需要安全感,甚至会故意做些什么让自己不安全,主动追求风险与对抗,暗暗的希望最坏的事能够发生,我们游走在边缘,期待着下一次灾难的发生。
想要安全感和想要死亡这两点都包含着受威胁,忐忑不安,提心吊胆,小心警惕,大难临头,它们总是让你感到绝望,挫败,大限将至。极端情况下,你会感到一阵足以让你瘫痪的恐惧或痛苦,感觉自己就要死了。但其实自己也没那么在乎。
随着我们放下对死亡的渴望,我们会感觉更安全,更妥当,我们会更愿意好好享受生活,不在乎结果如何。
第四对-想要分离想要合一的欲望
这两者都是如此普遍和微妙,我们的言行举止,所思所想,都在受着它们的影响,我们很难意识到它的存在,我们习惯它就像习惯了呼吸一样。
想要分离的欲望:
我们觉得自己不想属于哪里,或是需要维持一个独立的身份,我们会采取各种手段来维持自己的独特身份,我们想要证明自己有多好多独特,多与众不同我,们想要远远的躲开他人,想要独立于人群之外,我们不甘平庸,不愿融入,想要孤独,想要抗拒,眼高于顶,遗世独立,想要变得独特,超脱,想要脱离出去。把别人推开,切断联系。
渴望分离的感觉可以很强烈,也可以很微妙但他非常强烈时,你会感到极大的想要抗拒,想要把别人甚至整个世界都推开的冲动,我们给世界传递的信息常常是这样的:“一边儿去,别管我!”我们许多人认为分离构成了自我身份的本质,但我们想要分离的时候,我们就被这种渴望拽向两个方向,我们想要远远躲开其他人,想要独立于人群之外。
随着我们放下越来越多想要分离的欲望,我们会感觉更具有合作精神,更愿意待在群体里,更能够和他人产生联系,而与此同时,不必害怕丢失我们的个性与独特。
想要合一的欲望:
我们感觉自己想要属于什么,需要消除自己的独立身份,与其他人联合起来,或是与一切融为一体。有时它就像一种向往,一种对关系的渴望,想要合一相当于想要联合接纳,想要和别人处于平等的地位,想要平庸,想要依恋某人,结交某人,想要加入某个集体,想要产生联系。
一般来说走上灵修之路的人比较容易受这个欲望驱使,其实我们会经常忙于追求合一,却忽略了那些早已存在的深层次的合一,其实我们可以毫不费力的得到它们。
但凡我们感觉自己想要合一,都会感到一阵孤独与游离,然后我们会有一股终结这孤独的冲动,有时候我们整整一生都在用各种与外界的连接或者标记来掩盖或是逃避自己的孤独与游离感。
随着我们放下越来越多的想要合一的欲望,我们就更能感知到那些早已存在自己内心的合一,我们可以毫不费力的得到,不必再去外面寻找了。
随着你越来越多认识到一切都很好,都在按着应有的轨迹行进,你会感到多安全顺畅,多有如神助,生活会变得多美好。
剖析虚拟的限制之树
我们想要披荆斩棘,通过释放法杀出一条路来,走出森林可以由以下几种途径:
1、从改变自己的思考模式(头脑认知)着手,一次解决一个原子。不过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2、撕叶子(个体感受)。不过叶子掉了还会再长。
3、修剪枝条(九种情绪)。但被修剪过的地方通常会长出更茁壮的新枝来。
4、直接上来就砍主干和侧根(想要被认同和想要控制的欲望)。这能够给我们带来重大的进步,不过许多树就算是失去了一部分根,树桩也会重生的。
5、除非我们着手割断主根(想要安全妥当的欲望和对死亡的渴望),否则我们不可能真正消灭这虚拟的限制之树。
(me: 6、直接撤去土壤(想要分离想要合一的欲望),整颗树就不可能存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