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凌乱的第一感
拿到这本书之前,期待还是非常高的,因为太多的名人,在各种场合各种形式的提到这本书,期待也就变得非常高了,看完之后,却多少有些失望。
事实上,并不能称查理芒格为这本书的作者,书分两册,第一册是关于他成长经历的简单介绍、家人对于他的评价、芒格自己的部分观点,以及芒格推荐的书单。虽然不妨碍对查理有更深的了解,但这种深入让人感觉并不过瘾。
对于他读的这些书,推荐目录没有问题,也都是非常不错的书,但推荐的理由有些牵强,因为里面的书是查理在公开或私下的场合提到的而已,或是引用过其中的案例或句子,不能简单的说是芒格推荐的。
看完后的第一印象,不系统、不连续、不全面,像一个大杂烩,堆砌感很浓。或许是这本书被宣传或提及的太多了,期待就有些高,看到这些问题自然会有些失望。
二、满眼的金句
大师确实是大师,打开书,满眼的都是各种金句,听到过的,没听到过的。而且可以说是学贯中西古今,可见芒格的深厚的功底。
自己也足足摘抄了六个大的整页,后期也会将其重新整理一遍,单独列一篇。
三、自己的收获
一个是必须要建立起自己思维框架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查理自己整理的二十四条里面,我们能看出其跨领域阅读的深厚功底,以及建立起的思维框架。
说到阅读,不能说自己做的很好,但也确确实实坚持了好多年,也读了不少书,但真正通过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改变确是非常微弱以及缓慢的。后期如何更好的阅读,并能真正带来收获,这本书也引起了自己的思考。
四、额外的收获
同时,对于写读后感,这次也有了新的感受,以往都是看完之后,零零散散写些感受或者评价就完了,无非字多或者字少的区别。
这一次,开始有意识的设计读后感的内容,包括书中自己认可的、不认可的、从中学到的,将读后感也分成版块,其实说白了就是意识到写读后感也可以有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