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信息化时代,也是走心的时代。不走心的东西,只能成为大众打发时间的缺乏营养的东西。走心,这个词和看似简单,真的有那么容易吗?它需要方方面面的磨练。
新媒体时代,满足用户需求是媒体的生存之道。但“用户至上”的同时并不能忽视文章的质量。只有真正走心的产品才能在读者或者说受众的心中留下一道印记。
第一,博览群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读的书多了,气质,气度自然都会更上一个台阶。撰文是一定意义上的输出,输入与输出是成比例的,输入的知识达到了一定的量,你输出的文字就可能有更好的质。在同样的一场会议现场。为什么有的领导说话能引起下属的关注,而有的领导说话下属就昏昏欲睡?除了个人口才能力的因素,还不是言之无物导致的吗?作为一名新入这一行的文字小白,我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有时候有一些急于求成,这样很不好。高尔基说:“对于有文化的人,读书是高尚的享受。”怎么样的人才算是有文化的人?我想是求识若渴的人们。读书让人明知,当你不再揪着头发对今天要发什么文章苦思冥想,而是学会泡上一壶好茶,有条有理地写大纲的时候,你就开始走心了。对自己的生活与工作状态开始走心,你就走心了。
第二,与时俱进。说回开会的话题上来。有的领导人别看年纪不小了,但他知道许多社会热点,他便依然能抓住听众的心,这就是与时俱进。已经2017年了,都长点心吧。与时俱进是创新是个性。体会在思维在心态。人说“人老心不老”,往往是夸赞某位老人心态好,在生活中能够与年轻人聊到一块去。
第三,够专业。这个方法说白了就是要写出普通大众看着似懂非懂的内容来。他会觉得,咿,这个观点和我的想法有共通之处,但是他又说的比我高深一点。这是最需要时间,也最难做的一点。当你达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基本就成为一个专业的软文写手了。当你在文章里能够自圆其说,当你的推问文风格渐趋一致的时候,你应该是在进步。
第四,体验生活。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字来自生活,为人服务。如何保证源头的持久性?去旅行,去看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啊。当你实实在在地处在一个国度的时候,你会开始纠正你在书上看到过的关于它的介绍,进而更新你的认知,然后形成你自己的观点。当你把这种观点写进文章里的时候,读者质疑你,你又会重新思考。你的思维层次,知识广度都能不断地得到提升。
最后,必须摒弃浮躁。浮躁是性格的一部分?无法改变?我觉得不是。因为当一个人二十多岁的时候,他的性格是基本成型的,性格无好坏之分,也从来没有人敢说,你的性格适合做这个,我的性格适合做那个。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擅长的方面,没有谁有权利肆意评判一个人的性格好坏。不过,浮躁不属于性格,它是新媒体创作人身上普遍存在的短板。希望以上几点能够逐渐帮助自己摒弃内心的浮躁,回归写作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