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小白
我收到的私信里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表达对我的认可,另一种是向我倒苦水,希望我能给予一些建议。当然,后者更多。而向我倒苦水的人里面,95%都觉得自己挺失败的,有的人甚至很讨厌自己。
“如何不讨厌自己”可以说是我遇到的咨询问题的前三名。
我也曾挺讨厌自己的。什么时候呢?觉得无力改变一切,仿佛自己能把所有事情都搞糟的时候。
比如,数学考了全班最低分,被数学老师冷言冷语、指桑骂槐了一节晚自习的时候;感觉到自己好像被宿舍排挤的时候;看到自己考了班级第五名,却因为不够活跃,没能拿到荣誉的时候……
总之,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会把和我相关所有不顺的原因都归结到我自己身上。某某老师好像对我有点成见,我是不是哪里做错了?某某同学对我不友善,我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
这样的后果就是我觉得就是做不好或处理不好某件事,于是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虽然期待会好的结果,但最后总会指向期待外的结果,我就更加认定自己有问题。我就这样陷入了“负向循环”。刚开始可能是某件事没做好而已,到后来演变为,觉得自己浑身上下都不对劲,恨不得全部重组。
那我是怎么好起来的呢?简单概括就是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建立自我认同感、让优势带动“正向循环”、在循环里带动其它事情。
一、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人之所以会讨厌自己,我觉得多多少少是打心里希望自己是完美的,恨不得自己什么都行、什么都能搞定,因此在现实世界里每受挫一次,我们就会觉得“我怎么这么无能啊”,然后又陷入了前面提到的“负向循环”。
陷入“自我厌恶”的人很奇怪,明明知道“人无完人”的道理,却希望自己变得神通无比。
心理学家Edward Higgins在他的自我偏差理论中提出了三个自我:
实际自我(Actual self):我们实际的身体及心理状态,也是我们的现状;
理想自我(Ideal self):我们希望拥有的特质、对自己抱有的愿景;
应实现的自我(Ought self):我们认为自己必须拥有的、底线的、不可失去的特质。
当我们深陷理想自我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很痛苦,我们要做的是看清实际自我,让自己慢慢变成应实现的自我。
想要跳出“自我厌恶”的陷阱,你可以找几位发自内心喜欢的榜样,这些人可以是你一直很关心的明星、商界大佬、身边认识的某个人,然后去找找他们身上的缺点。
找到后告诉自己,你瞧,连我这么喜欢的榜样都有缺点,何况是我呢?接着,坦然接受这不完美的自己吧,承认自己可能现在还不够强、不够优秀,然后尝试去跟自己和解。
正如蔡康永所说的,你很重要,因为你就是你能拥有的全部。你存在,整个世界才存在。你看得到阳光,整个世界才看得到阳光。你失去平衡,世界就失去平衡。你消失,世界就消失。所以你很重要,你就是你能拥有的全部。
即便你觉得自己能力怎么这么差、对自己的颜值有诸多不满、或对自己全身上下都不认同,也请你意识到,你在这个世上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告诉自己,在别人爱我、好好对待我之前,我自己就要好好爱自己、对待自己。
心理学认为,个体与别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投射,是自己与自己关系的一种投射。当你学会接纳自己、感激自己的时候,你就是阳光本身。你所讨厌的一切都不再是讨厌的了,你会悦纳自己拥有的其他的一切。
二、建立自我认同感
我对自我感觉最厌恶的时候大概是2008年-2010年这段时间,后来我能走出来是因为从接纳自己慢慢转变为学会去认可自己。
当时我在上大学,一次班级分了课程讨论小组,每组要推选代表上台做presentation。我这个小组没人愿意去,于是我弱弱地说了句,“要不我上?”其他人虽然惊讶却也同意了。
我很认真地准备,从文稿打磨到PPT制作,确定下来后反复一人在宿舍里无声试讲了很多次,一次次删减文稿,调整节奏,让自己的时间正好卡在15分钟里。正式做presentation的那一天,我上台的时候,压根没有人关注我,只有老师带头的稀稀拉拉的客气掌声。但好在,我这人不怎么怯场,接着我就把我已经演练了无数次的预想在讲台上实现了,当我说完“谢谢”,我看了眼手表,正好15分钟。
没想到的是,我“谢谢”的“谢”字还未说完,班上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全然不同于我刚上台的样子,还有一位男生大声说了句,“说成这个样子,我们后面的人还说什么。”我带着不可置信走下台,刚回到座位上,前排同学就转过头,“嘿,没想到你说得不错啊。”
就因为这堂课,有陆陆续续的同学主动过来跟我说,“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是啊,我自己都没想到我是这样的。但同时也觉得自己很可笑。我一直觉得自己不受同学欢迎,因而认为是自己有问题才导致的。但实际上,我一副“生人勿近”的样子,也鲜少主动和别人说话,别人为什么要没来由地主动和我接近并且喜欢我呢?
后来我认真分析,我之所以这次presentation特别成功,主要是它正好误打误撞发挥了我的优势,例如逻辑能力、搜索整理能力、文字能力、演讲能力。“所以,我还是有优点的嘛!”我自己跟自己说,这也让我明白,我其实一直没能正视自己。
三、让优势带动“正向循环”
找到优势之后,别放过它,充分发挥你的优势。好比我,后来发挥自己的逻辑能力和文字能力在学校里写了不少新闻稿,还给社会媒体供稿。稿件曾刊登在《中国青年报》、《福建日报》等报刊上;利用自己的整理能力,帮很多同学快速搞定了让人头疼的毕业论文目录设置……
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做到”,数次累积,直到自己做到了一个“大大的做到”,这时你会发现,你压根没有空去思考“自己是不是很失败”这样的问题了。
因为每次做到,都会带来正效应,这个正效应又会让我们下一次做得更好。
四、在循环里带动其它事情
最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非优势区的事情,也做得不那么糟糕。如果你做一件处于你非优势区的事失败了,那要告诉自己,没有谁可以完美的做到所有的事情,我至少还算勇敢,没有因为害怕失败就放弃了尝试。如果你成功了,就好好肯定自己,尽量让这件事也走进“正向循环”。
有人觉得抱怨全然是错误的,但我觉得它至少有一点好的,既然你会抱怨,那你肯定希望自己更好,如果有改变的机会,我相信你会愿意去尝试的。所以,按照抱怨的方向去尝试改变,让自己做到一点事情,一旦做成,请放大你的正面感受,让自己进入“正面循环”。
记着,别偏执的想让自己成为“理想自我”,也不要老是想着赶上别人,而是要赶上自己的目标以及在这一生当中的成长轨迹。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一些个人经验,如果你深陷“自我厌恶”已久,并感觉它压得你喘不过气,那么去和心理医生沟通,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END—
相关内容分享:
本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发送简信联系联系我的经纪人South_Lin
作者简介:林小白。热衷旅行,热爱写作,正过着白天写公文、晚上写故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