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生活有点惨。说起来这源于我一直以来的放纵吧。所以我一直想找一本能让我对生活有所触动的书来看看,管它内容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罢,是对痛苦生活的不服输也罢,我都不在乎。我只想借此找到勇扛生活的信念,而这似乎是困难的。正当我对眼前的一切都恍恍惚惚,无所适从之际,我发现了它——《活着》。
原谅我的功利目的过于明显。一向追求完美的我连作者自序都没看,直接翻到正文读起。果不其然,余华的语言是那么质朴,平淡得我一度放下kindle去看别的。可是,内心的惶惶不安总让我对它有些不理智的期盼,盼望着它能结束我的惶惶不安。于是我又拿起它看了起来,一连数个小时。
作者以交叉第一人称的方式来展开叙述,语气平淡却引人入胜。我想不明白,明明是旧中国最苦难的故事,为什么让人有一种欲罢不能的阅读快感。书中主人公福贵的一生可谓跌宕不已,大落再也没有大起。可是他这种放在现在足以轻易摧毁一个人的经历,在那样的故事背景下,竟让人有种理当如此的错觉,让人有种平凡生活的错觉,让人读来读去也不觉得他是一个超凡的英雄的错觉。但是,他实在是一个英雄!福贵历经家道败落(并且是由他一手败坏),父母先后离世,被抓壮丁侥幸生还,平淡困苦地过了多少年后,儿女、妻子、女婿、外孙一一由他亲手埋葬,最后这世上余他一个一牛艰难度日。他非但没有别人的老来浑浊,消沉不已,反而时不时因为说上几句俏皮话而自得。这种坦然与放下,读来不能不让人尤然生泪,钦服不已。
读完这本书,很多人都会对福贵的一生“格物致知”。有的人从福贵的遭遇看到了现在生活的幸福, 觉得就是最贫困的山区也比那时好上千百倍,这个世界真好;有的人从福贵的一生看到了人格坚忍的魅力,一瞬间似乎觉得这世上的一切不顺心都变得渺小如微芥,甚至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太脆弱了。诚如余华先生所言,“人的体验和欲望还有想象和理解,会取消所有不同的界限,会让一个人从他人的经历里感受到自己的命运。”
于是乎,我也要说说我的体验了。
作为一个被焦虑困扰两年多的资深没有安全感的人,我觉得这本书中满篇都写着,安全感安全感安全感!或许是我太敏感,人总是对于自己缺乏的东西很在意。我觉得福贵性格中的坚忍正是他从小优渥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安全感的体现。至于为何非要牵扯上安全感,百度一下你就知道。而我重点想说这安全感是怎么培养出来的,这才是我感兴趣的地方,也是足以借鉴的地方。
用最俗的一句话说,福贵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自小的优渥环境,让他不必费尽力气就能得到并且保得住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会让他从小就有一种我所拥有的东西都是我应得的(因为不必求人,也不会被抢走),这是一种安全感。有的人会怀疑,这是毛线的安全感,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君不知,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譬如一个穷苦人家的小孩,从小就眼巴巴看着别人的孩子有漂亮的娃娃,牛气的玩具枪,一尘不染的衣服,而自己想要有个玻璃球还要求着母亲半天或者等着玩别人用剩下的,更甚者,好不容易自己有了一个看上去还不错的玩具,也可能被别人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抢走。你去想去想,他的幼小的心灵里会怎么认为,他会认为这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是不属于他的,都应该是别人的,他没有资格得到任何好的东西。等他长大了,他会对他通过努力取得的成就和意外之喜惴惴不安。因为他觉得这一切都不属于他,随时会被人抢走,他会陷入时时的惶恐之中。当然,我说的是一种略显极端的例子,但是不可否认,道理是一样的。
我怎么也好像落入了朱熹“格物致知”的窠臼,非要把什么都上升到“天理”。嗯,朱熹考证事物的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承接上面的语境,福贵得之易,保之易,再加上处之易,让他有了一种百折不摧的品质,这个品质,让他一生困难而从不内耗,坚强到最后。前两易望文即可生意,那我来说一下这个处之易,简单来说,就是福贵的幼年以及少年都生活随心,所谓处之泰然。首先是家境地位让福贵的周围人对他都是一种恭维般的和善,极少受到周围人的欺负;其次父母的骄纵和保护让他面对世界的时候充满优越感等,世界给予他的从来都是好的。这让他从小就有一种感觉,这个世界对他是和善的,是安全的,他不需要费心去讨好世界,努力去掌控世界,世界是什么样子他就接受什么样子,而不用整天担惊受怕有可怕的灾难降临。或许,对于有些人来说,这段话像是天方夜谭:居然有人整天担心世界末日,有空操这个心,不如多打两个呼噜!但是如果你去问问那些不自信的人甚或焦虑者,他们会深以为然。
那为什么三个易让他有了百折不摧的品质呢,内耗又是什么意思?还要从安全感来说,这三个易让他对世界有了安全的认识,他就不会整天杞人忧天,那么他做事也是按照自己的心意为之,而不会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而且一直以来周围人对他的恭维让他觉得即使发生了坏事,也不会是他造成的,于是他不会过度自责。这诸多方面(当然不止我列出来这么些,心理是个很微妙的东西,有多重因素构成)就让他不会在自己身上消耗太多的心理能量,他的能量都是对事的,说白了就是遇见事就解决事情,而不是整天沉溺在自责、胆怯、后悔之中。一个人的心理能量是有限的,内耗得多了,用于支撑自己生活的能量就少了,能量少了,人就显得特别脆弱。正是因为福贵不过分内耗,又能及时从困难生活中发现幸福点来补充心理能量,才让他这个人特别坚韧,百折不挠!
有人会说,说了这么多有什么用,福贵只是一个小说塑造的人物,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人。我说的这些作者也未必考虑过,因为这根本就不是重点!是啊,所以我写这些也并不是为了证明什么,只是因为我读了这本书,而这本书的内容勾起了我这许久以来的经历,不禁想要一吐为快。而余华先生也说了,“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医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