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吗?原来拖延症竟的罪魁祸首原来是它。
“拖延症”一个我们越来越熟悉的名词。在咨询室里,经常会有来访者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我有拖延症;老师,我就是管不住自己,做事拖拖拉拉;老师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想学习就是紧不起来……”
小华(化名)在一所不错的大学,可是每学期结业考试都会挂科,能否拿到毕业证对他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还有半个月就要期末考试了,光要补考的科目就有六七门,他发誓从明天起要好好复习,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餐,早早的来到图书馆站位,可是打开电脑不经意看到昨天没玩儿完的游戏,心想,趁脑子清醒,先打一局。结果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不知何时教室里就剩下他自己了,一抬头,将近中午十二点,关上电脑,狠狠的在桌子上砸两拳,充满后悔和自责,又是一番诅咒发誓:“下午一定好好学习……”
中午吃完饭,睡醒一觉,看舍友们打牌的打牌,玩游戏的玩游戏,心理宽慰了许多,伸了个懒腰,刷刷朋友圈,一眼看到了一个经典的段子:“大学就像一个小社会,最好傻吃迷糊睡,别字啊那里装腔作势的学习,特别想学习了怎么办?站起来,溜达溜达,喝口水,压压惊,很快就会过去……”看完禁不住哈哈大笑,这么好的段子一定要和舍友一起分享,就这样,想要学习的念头在一阵哄堂大笑中彻底烟消云散。
在一家外企做企划工作的依依(化名)最近很苦恼,因为在她看来自己可不是一般的拖延,比如昨天主管交给他一个项目,说大BOSS点名要自己做创意文案,只有一天时间,依依坐在电脑前怎么也静不下心,打开朋友圈一眼看见一篇深度好文。心想,先看十分钟,找找感觉,结果一篇、两篇……一发不可收拾,抬头一看表,都快一个小时了,心理有些自责,心想再看十分钟一定收起来,这时候心理有些莫名的烦躁,结果,很快半小时又过去了,反正也到吃饭的点儿了,文案下午再说吧……
一位年轻的妈妈,白天要应付单位的工作,晚上还要带孩子,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睡个好觉,可是对她来说,简直太奢侈了。好容易把孩子哄睡了,抬头一看表,九点半,自己也该洗洗睡了吧?仔细一想,不行,好容易有点属于自己的时间,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于是逛淘宝、看韩剧,等到关灯睡觉时已然凌晨两点半,日子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着……
这几个案例的主人公都处于矛盾之中,不知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拖延问题,在咨询室里都异口同声的说自己换上了“拖延症”。换上拖延症的人从来都不缺乏目标,对他们而言最缺乏的是执行力,要干的正事儿就在眼前,可是他们就是停不下玩儿游戏的手。
在我看来所谓“拖延症”,只不过是大家给自己硬硬贴上的一个标签,一个能够说服自己,让自己心里好受点的理由。如同人的身体如果生病,会表现出一系列的症状,拖延症只不过是对我们眼前有正事儿而不能去做的一个总结。
从心里学的视角来看所谓拖延症,很可能是我们潜意识里和现实的一种对抗,也有可能是我们内心深处藏着一些对未来的恐惧。
考试在即,却停不下游戏的大学生,或许正在担忧自己毕业后如何就业;或许害怕自己无法顺利拿到毕业证;亦或者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所学专业和就业无关……
身在职场的外企员工,放着老板交代的工作不去完成,用手机微信打发时间,这背后映射出的很可能是和老板的对抗,对于权威的不满,端人家饭碗,可以选择的对抗方式太少了,或许只有通过消极工作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
年轻妈妈在哄睡孩子后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时间,可能源于对自己爱人不管孩子的不满,也可能是对自己在工作和孩子之间疲于奔命,害怕丧失自我的恐惧,所以她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时间,这样,自己就有了存在感,不管自己的小世界有多么的无趣,自己也愿意待在那里。
总而言之,人之所以会患上所谓“拖延症”,所展现出的都是对现状的不满,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对自己的不满。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或多或少都会有个自己对理想的期待,可能那个理想很缥缈,却一直在挑逗着他们的内心世界。如果你问他们,那个世界到底在哪儿?他们可能会告诉你这个世界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只是自己的幻想而已。
说到底所谓拖延症,对抗的根本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深深的焦虑,古人说:“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总而言之,我的身体虽然处于此时此地,但我的心早已飞到另一个自己期待的世界。因此让你的心回归测试此地是克服拖延症的一剂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