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优酷更新到了16集,人们关注的焦点除张小敬、李必、林九郎、龙波等牵动剧情走向的人物外,各具特点的几大美女,如李必的婢女檀棋、龙波身边的杀手鱼肠、香铺女老板闻染、王宗汜将军的女儿王愠秀、长安娱乐名星许鹤子、平康坊青楼女子瞳儿都成为网上热议的对象。甚至张小敬办案时牵的那条狗,也有网友查到是一种绝世名犬,全世界仅有多少只云云。
与美女和名犬相比,有一个小人物,戏份不多,话语更少,但我却对这个小人物充满敬意。他就是靖安司书令吏徐宾,一个负责办理文书事务、管理着靖安司档案房的从八品小官吏。
徐宾值得敬重当然不是因为他的官职,在帝国首都长安,一个从八品的小官吏实在是难以入流。我敬重徐宾首先是因为他尽职。徐宾负责管理档案房,他不仅把档案整理的十分有序,而且对各类档案资料烂熟于胸。檀棋想要查找一份资料,只要她说出资料的名称,徐宾马上就可以找到。更为难得的是他的职业精神,就是这样一份平凡而枯燥的工作,他始终怀着一种敬意,严谨又细密,连查阅档案都要带上手套。
我敬重徐宾还因为他的才能。因为长期管理档案并从事文书工作,他对数据非常敏感,形成了依靠数据分析来推断事物的工作方法,这其中闪耀着十分难得的科学精神。他创造出了一种大案牍术,在靖安司和张小敬办案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提供了准确方向。当然所谓大案牍术亦即大数据技术,是原著马伯庸先生的虚构,在唐朝的社会科技条件下,是不可能具备这种技术的。但是徐宾基于对档案、资料和数据的掌握,而精确分析推断出事物真实情况和发展走向的能力,实在令人赞赏,值得尊重。
我敬重徐宾更因为他的情怀。徐宾长期从事文书工作,接触最多的就是笔墨纸砚,这些对别人来说只不过是必备的办公用品,但他却从中看出对国运兴衰的影响。
我们知道,造纸术是东汉蔡伦的发明,开始是用树皮、麻头及破布等为原料,魏晋南北朝时造纸原料扩大到桑皮、藤皮,隋唐时期竹、檀皮、麦杆、稻杆等也都成为造纸原料。而唐朝利用竹子为原料制成的竹纸,是造纸技术的重大的突破。
从剧情上看,当时人们还是使用藤皮为主要原料造纸,受原料产量限制,纸的产量也不高,造成纸价过高。纸的产量满足不了需求,不仅影响文化的发展传播,甚至影响到了政府的社会管理,进而影响到财政收入。这其中的逻辑,徐宾与李必的对话中已经说得很清楚,而且徐宾的分析说服了李必。
如果没有徐宾的分析,象李必这样心忧朝廷、心系天下、心怀民生的好官,都看不出一张纸背后隐藏的深刻社会危机,更遑论那些被天朝上国、盛世大唐的表相所迷惑,而整天忙于权力争斗、醉心娱乐享受之中的朝廷大员了。
更难能可贵的是,徐宾不仅发现了问题,他还能用实际行动解决问题。一个从八品的小官吏,虽然在长安入不了流,但是有职田、有俸禄,过一个安逸的小日子还是没问题的。一个从八品的小官吏,解决社会危机、朝政危局轮不到他,搞发明创造、技术革新不是他的工作范畴,过一个安逸的小日子就行了。然而这个从八品的小官吏,他却卖了职田,自己喝低劣的浊酒,让老婆出去干粗活,硬是要带着一帮人去试验用竹子造纸的新技术。
看到这里,我不禁为徐宾所动容。大唐的繁荣昌盛,固然有赖于一代名君的励精图治、固然有赖于统治集团的有效治理,但是象徐宾这种小人物的大担当、大情怀、大器局,才真正是更为坚实的基础、更加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