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与现实--村庄里的戏曲舞台
文/朱秋霞
改革开放之初是一个百业待兴、民心向上的时代,农村已普遍实行了责任制,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夏收或秋收之后请戏班庆祝丰收之年的习俗重新活跃起来了,这是一段庄稼人最快活的时光。戏曲班子由村干部或村内能人请来,在闲置场地搭台扯棚,叮叮咣咣闹腾一段时间。戏班子人员的日常开销由张罗人负责挨门挨户敛收粮食,换了钱来解决。
夕阳西下,早早等在戏台下的小孩子们叽叽喳喳吵闹不停,见夜影舞台上亮起了明亮刺眼的汽油灯,锣鼓弦子上场了,咚咚锵锵响了半天,舞台上依旧没有人影。等到不耐烦,脖子发酸了,只听“咿呀”一声唱词,大戏总算开场了。小孩子听不懂戏,他们喜欢看白鼻梁小丑在舞台上翻跟斗,左翻右翻、前翻后翻、空中连翻,台下叫好声阵阵。头戴长长的羽毛头冠的武将舞枪弄棒,随着急促的鼓点声,枪棒在武将手中变换各种花样。热闹戏开场,把人的注意力集中到舞台上,这时上来一个老生或者花旦咿咿呀呀地唱,听懂的跟着唱,听不懂的乱打岔,农村人习惯把看戏当作玩乐,喜欢就看看听听,不喜欢就大声说话,笑声喧哗声甚至盖过了台上的唱词。大戏也是老生常谈,演得都是老戏,小孩子日久天长、耳闻目染也懂得舞台上花脸的是武将,白脸的是曹操,是个坏蛋;红脸的是关公,是个好人;大黑脸的是包公,是个清官。长大之后对于戏曲里的人物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用好人或坏蛋来评价了。
戏剧《捉放曹》说的是:曹操刺杀董卓未遂,改装逃走,至中牟县被陈宫所擒。曹操用言语打动陈宫,使陈宫弃官一同逃走,共创大业。行至成皋,路遇曹操父故友吕伯奢,吕伯奢热情邀请家中杀猪款待。曹操闻得磨刀霍霍,误以为吕伯奢家人意欲加害,便先下手为强,杀死吕氏全家,二人逃走。路上迎面见买酒归来的吕伯奢,曹操又一刀杀死吕伯奢,面对陈宫的质问,曹操仰天大笑,来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真另天下人生恨!世人讨厌曹操只怪文学和戏剧把他刻画坏了!
不识字的奶奶能把戏曲《西厢记》从头讲到尾,村里五老奶奶随口就能说出一连串《西厢记》里的唱词,听说五老奶奶也是大家出身,上过私学。《西厢记》有电影和戏剧,讲的是赶考的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与崔莺莺一见钟情,郎才女貌本是很好的一对,崔母百般阻挠就是不同意,丫鬟红娘只好让张生夜会崔莺莺,逼迫崔母同意张生和莺莺的亲事,红娘因此受罚,豫剧《拷红》说的就是这段,主唱是红娘。
本村有女孩去学唱戏了,偶尔回村,大家都像看怪物一样看她,妇女们背地里说:“好闺女谁去唱戏啊!”毫不掩饰鄙夷之意,说唱戏下三流,还不如种地说出去好听。我对这学戏很是好奇,甚至有点羡慕,真想知道她在舞台上扮演什么角色。有一次听说他们戏班在大孟庄搭戏台了,我决定跑去看看。现在我早已记不清和谁一起去看戏,但是很清楚地记得当时的一出戏。站在熙熙攘攘人群中,踮起脚尖伸长脖子,舞台上一队旗手穿梭了一遍又一遍,我村的那个女孩演的是一个小兵,穿着前后印着兵字黄色戏服,头戴黄头巾,举着黄色旗子,只是机械的跟着队伍走圈。失望之余我被接下来的一场戏吸引住了:一户富家小姐清早吃鸡蛋吃得太急,居然被蛋黄噎死了。家人悲痛不已厚葬了她。一个穷苦书生不知怎么被两个盗墓贼威逼利诱,来盗小姐的墓,盗墓贼掘开墓室,撬开棺材,让书生抬着小姐的尸首,书生不敢,盗墓贼不由分说,把一个绳套一头套在了书生的脖子上一头套在尸首的脖子上,书生挣扎,一起一落几个回合,盗贼乘机拿其身下的财宝,这时只听尸首长出一口气,“哎吆”叫了一声,吓得三个人毛骨悚然汗毛直立,两个盗墓贼飞快地包了财宝,爬出墓室,书生挣脱绳索也要爬出墓室时,两个盗墓贼却使劲往里推他“你给我进去吧!”咣当一声书生坠入棺底,魂飞魄散。只见那小姐自个坐了起来,问他:“你是何人?为何我在这里?”书生战战兢兢把原由说了一遍,小姐听了,谢道:“原来你是我的大恩人!”小姐把书生带回家中,父母感激不尽把小姐许配书生为妻,全家告官,盗墓贼被捉拿归案,完满结局。
还有一出戏讲的是负心汉遭报应的事,那时候不知道是什么戏,现在看十分像是唐传奇《霍小玉传》:痴心青楼女子与情郎相依相爱两年,后男子回家另娶,不再与青楼女子联系,青楼女子病死后化作厉鬼找到男子报仇雪恨。记忆中那个披头散发的女鬼成了人言的所有鬼的代表,以至于村内只要有人去世,我就不由想到舞台上那个眼中滴血、张牙舞爪的女怨鬼。
我在乡镇大戏院看过一次戏,因离戏台太远,看不太清,大概记得一场景:一位妇人在丈夫外出赶考之时独自照顾公婆,饥寒交迫中,婆婆去世了,安葬了婆婆,家中再无钱买粮,公爹想吃肉,媳妇忍痛割了自己胳膊上的一块肉,做给公爹吃了,公爹连说好吃,让媳妇再做一碗。这是一个宣扬孝道的故事,媳妇捂住胳膊给公爹送饭,掩饰割肉的疼痛,听公爹说再要一碗忍不住跪地痛哭,悲悲切切的唱词,令人心生怜悯。能割自己身上的肉给公爹吃,如此孝顺忠义的儿媳天下难寻。
如今想看什么戏听什么调网上随便一搜就有,现在的人真的很享受,娱乐生活已达到极致,人们整日变着法找寻快乐,看娱乐节目乐不起来,看苦情戏也同情不起来,因为早就剧透了,纷纷说演得也太假了!百般的理由让自己不融入剧情,发自内心的快乐已经消失殆尽。过去戏曲舞台,明知道唱的演的都是假的,有的戏已重复演过许多遍,唱词也熟记于心,但只要看戏人们都会睁大惊异的眼睛,用同情的眼泪,憨厚的笑声对待那些演义的故事,精神穿越到古时候,达到身临其境的境界。
人生起起伏伏,滚滚长江东逝水,世间事总结不过八个字,所谓“悲欢离合、痴男怨女”,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生命至此,深深感谢那些单纯的岁月,带给我不一样的回忆和思考。
作者简介:朱秋霞,山东单县人,爱好写作多年,系列随笔《故乡记忆》、《岁月留痕》、《乡村故事》及中篇小说《打工者》等,风格以写实为主,记录过去,让微小人物在岁月流年里留下一点印迹,作为文字影像保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