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推迟10天,今天才姗姗来迟。
读书摘抄:
《品味与物质欲望:当代中产阶层的消费模式》
“他们不再满足于仅仅拥有消费品,而是渴望更多的关于如何欣赏和使用物质产品以及如何培养品味的知识。
而且,在中国的背景下,欣赏和使用物质产品的知识也可以用来为品味辩护,是解决物质欲望和购买力之间紧张的一种方式。”
“品味和物质欲望:一种自我导向的消费倾向”
“根据西托夫斯基(Scitovsky, 1976),需要的满足可以消除痛苦,它的最初出现是乐趣的必要条件。”
一些同文化资本和回忆有关的物质产品却被赋予了特殊的感情。例如,书籍,朋友或者家人赠送的礼物,相片以及其他承载着某种回忆的物品。
何女士珍藏的是一个盛着她的毕业证书、结婚证书和结婚戒指的首饰盒,这些见证了她人生的不同阶段。这种包含着激情、幸福或者焦虑的人和物之间的关系是物品承载着意义的极端例子。这种关系类似贝尔克(Belk, 1995)所研究的“收藏”行为,他这样解释,“收藏是一种获取性的、拥有性的以及物质主义的追求,使得收藏者专注于对于非必需消费品的持续的探寻,这些消费品脱离了曾经可能具有的功能”。
“对于物质产品两种不同的情感实际上反映了物品的意义的双重性。一方面,被访者想要将自己与拜物主义和庸俗区分开来,以建立某种形象或者维持与他人和谐的关系。另一方面,物品和人之间渗透着情感的关系强调了拥有者的个体性。这种辩证关系被Csikszentmihalyi和Rochberg-Halton(1981: 38)描述为“区分和整合的模态”。区分的模态指的是物品被用来将拥有者和社会文本分离的过程,强调“拥有者的独特属性,他或者她的技能以及与他人相比的优越性”。本研究讨论的物质产品承载感情、代表着某个独特的生活轨迹或者拥有者的品味,服务于区分的过程。相反,整合的模态指的是物品象征性地表达了拥有者和社会文本的整合,强调拥有者同其他人的相似性,例如共同的世系、宗教或者生活方式(同上)。被访者对于昂贵的物质产品的使用方式(漠视和淡然)应当从这种整合的模态来理解。”
即便有共性也无法代表关系的长期稳定,因为人会受持续地受到来自时间轴上不断出现的新事物的影响。
《西太后:薇薇安·威斯特伍德》
“身为女人是不同的。”在电影即将结束时,母亲乔德说,“男人的生活是跳跃性的——孩子出生,大了去世,这是一次跳跃;买了一块地又把它卖掉,这又是一次跳跃。而女人是持续性的,她们的生活就像是河水。虽然途中有小小漩涡和瀑布,但总会不断地往前流。这就是女人对生活的看法。”
在那晚,薇薇安告诉我:
我的持续性表现在自己所阅读和思考的东西上。我只想通过一种方法来判断自己,那就是某物对我而言是否新颖。如果是,我就会很开心。Cogito, ergo sum,我思故我在。这是我对自己的“概括”,是我所理解的全部,也是认知自己的唯一方法。我对“自我”并不是很感兴趣,也不认为自己与众不同,一切事情都是从身外去看待。有些人可能认为,通过研究自我,可以得到某种启示。我明白这些,但完全不想这样做,而且就是做不到。我不是唯物主义者,思考让我快乐——而且我认为,思考产生美,它会逐渐愈发宏大,直至人性的尽头。此外,我经常会对家人、朋友感到抱歉。对我爱的人来说——我知道自己很复杂。我不是一个随意的人,也不是一个普通的人——经历的生活也绝非寻常。我没有时间经常去看望朋友,或者就像其他奶奶一样,去做果酱或者其他寻常的事情。有时候我希望自己能做这些事情,经常会想,要试着解决才行。但与此同时,直觉也造就了我,是我让自己进入到各种各样的境地里。
伊恩,你问我最佳生活指导是什么?那肯定是《木偶奇遇记》。它讲的是一种生命哲学,一种生活的方式。虽然小木偶如此顽皮和狂野,但是他得到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当然,也正是这个拯救了他。今天早上,安德里亚斯上班时间比我早,他说:“我心情很糟。”我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于是我回答:“人一次只能做一件事。但是不要忘了,在此期间,我们可以把事情都完成,只要一步一步地来。我们终将到达。”
还读了《柠檬》,超级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