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做鱼吧 一直在思考几个问题 ,也算是基本的产品方法论吧
1. 能不能找到在现实生活中的映射
2. 产品提供的价值是什么
3. 使用频次是多少
后来分析了豆瓣top100的小组 :
1. 基本都能在现实中找到映射 比如 交友 旅游 专业讨论等
2. 豆瓣小组的作用只是将这批人聚集到一起 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 这是他的价值
3. 而且越靠前的小组 在现实中的映射使用频次也越高
但是鱼吧我一直找不到这个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映射。不知道需求在哪里, 就更不用说有什么价值了。
现在的一些思路:
我现在把斗鱼TV看成是无聊社交产品。映射到现实生活中,可以举个例子:“一群同事,无聊了,喊句:走,天台抽烟,然后几个人相约来到天台,瞎扯一通,毫无营养,但是聊完之后他们的感情变深了”
很多用户看斗鱼现在就是这样一种状态,55开开播了(走,抽烟),然后一群喜欢55开(喜欢抽烟)的人聚集到一起,听主播吹逼,弹幕互喷,(瞎扯一通)毫无营养。
对,你发现了吗?但是聊完之后,看直播的人之间感情并没有变深,而是把这些感情嫁接到了主播身上,这群用户对55开的感情更深了,一旦这些主播跑路,等于用户很大几率也会跟着跑路。
为什么原本是用户之间的沟通, 确没有为用户之间形成关系链呢?因为现在用户在斗鱼平台并没有一个稳定的高识别度的实质性的身份,有的仅仅是一个随时可以更改的昵称而已。
那这里有鱼吧什么事?嗯,确实是没鱼吧什么事。但我希望鱼吧可以成为标识用户身份的产品。
比如我和一个陌生人,同时走进一家服装店买衣服,我们都是单向跟店主进行沟通,虽然我们听的到彼此和店主之间的谈话内容,但是我们没有形成直接的沟通。原因是什么?我觉得是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对方的身份,这样就不会觉得和对方会产生交集,所以就不会主动去建立任何关系。
那如果我们了解对方的身份呢?
1.对方恰巧是我喜欢的某明星,那我可能就会主动过去搭讪。(比如某知名土豪或某知名主播在别人的直播间发了条弹幕,会有很多人回应)
2.
妈蛋,思路断了 等有思路再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