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公众号发出了有第一支Vlog的内容后,一位妈妈留言说我写的内容让她想起了儿子书上的一篇小短文。
她马上把日语短文和翻译好的中文发到朋友圈。
经这位妈妈同意,我发上来和大家共享。
学校放学,面包房的阿姨和我打招呼:
“回来了,刚放学啊。”
对面走过来的24小时店的大哥哥对我说:
“嗨,回来了!”
邻居家的阿姨也从窗户里探出头来说:
“回来啦!”
我回答他们 “我回来啦!”
回到家,妈妈还在上班,虽然没在家,但是我一点也不寂寞,因为大家都在关心着我。
之前在写《中国儿媳妇和日本婆婆之间的那些事儿》前采访时,一位中国妈妈说,她的日本婆婆要求她,尽量保证孩子每天放学回家时,妈妈要在家。
当时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要这样,采访结束后便开始仔细观察自己孩子从学校回家后的样子。
进门时孩子说,“我回来了!”
当我在房间里午睡或写作时,他们会再添一句,“妈妈,你在哪儿?在干什么?”
我想,孩子在这个家以外的地方,离开了爸爸妈妈在外面努力学习,努力奔跑过后也是身体疲倦了的;偶尔他们也会和别的小朋友闹别扭,也会被老师批评,每当这种时候,心里多多少少都是不愉快的。
从外面的世界走进“家”这扇门,在这里看到妈妈,便会更加安心了,这种安心也正是这座房子的真正意义所在。
孩子童年所获得的爱是他们长大后自信的根本和保障。
在《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里,我最喜爱的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
童年时与父母等重要亲人相处形成的关系模式、心理模式,就是我们的人格基础。
这个人格基础就是我们的性格,而我们的性格就决定自己的命运。
虽然让孩子回家时看到妈妈这件事,对有工作的妈妈来说很难很难,但是像这篇打动人心的日语小短文写的那样,还有许许多多其它方式来让孩子回家时不寂寞。
生活可以很美好,只要我们懂得和孩子一起慢慢去寻找。
本文作者,懂你的:李仕芳
笔名,爱你的:飘飘
微信ID:risihou20092013
公众号:悠然私小说
喜马拉雅FM:荔枝鹦鹉
微博:仕芳在日本
今日头条:仕芳阿姨在日本
日本华文笔会会员。
追求有趣的灵魂和生活。
对这个世界有丰富的感受力,并喜爱用文字来表达。
定居日本名古屋,喜马拉雅FM《仕芳阿姨讲中文故事》主播,自由写作者。
两个孩子和一只短足猫的妈妈。
喜欢吃羊肉串,喜欢喝可乐,并拥有执著到底的死磕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