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段关于读书的文字:喜欢上一本书了,不妨多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的确如此,这个午后,我继续读书。
小学语文课本有一篇文章《落花生》,作者是许地山。今天,我读的是许地山的另外两篇文章《生》和《梨花》。许地山(1893~1941),作家、学者,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著有散文集《空山灵雨》,小说集《缀网劳蛛》,学术论著《中国道教史》等。正因为研究道教知识,所以他的作品,透露出一股仙风道骨的气节。
在《生》这篇精悍短小的散文中,许地山通过“龙舌兰”“管笛”这些隐喻,执着地探索人生的意义。他把生活比作一棵龙舌兰,“叶子曾经历过的事迹唯有龙舌兰自己可以记忆得来,可是他不能说给别人知道。”就像一个人默默地过完这一生,总不愿把心事像他人倾诉,这是一种默默地“生”;他把生活比作一根管笛,“他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许多好鸟歌唱给他听;许多猛兽长啸给他听;甚至天中的风雨雷电都不时教给他发音的方法。”“做乐器者把他截下来,开几个气孔,搁在唇边一吹,他从前学的都吐露出来。”这是生命变换成另一种形式来“存”。作者通过大对自然的观察,获取独特的感受和经验,领悟了生和存的道理。
《梨花》这篇短文,一遍读来平平淡淡,多读几次意味隽永。妹妹说:“好玩啊,花瓣一离开树枝,就活动起来了!”这话语中昭示着人生的滋味,一个“离”字沉甸甸的,充满了漂泊的沧桑。而姐姐说:“花儿的眼泪都滴在我身上哪”,这种愁思,如若不是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大起大落,是道不出这种况味的吧。平凡的一树梨花落,品出浓郁的离别情,看似平淡的东西,却深藏丰富的内涵。一片落下的花瓣,有些被鞋印如泥中,融入大地,有些沾到妹妹身上,被她带到远方,有些浮在池面,被鱼儿衔入水里,还有些被多情的燕子叼到梁间,筑成了香巢。小小的花瓣,是生命浪迹的开始和结束。
读书是享受,是吟味,是深究。冬日,午后暖阳伴着书香直抵内心,温暖了我整个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