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对孩子的情绪给予充分的接纳和理解时,孩子才能真正地幸福成长,并最终走向成功的人生。尽管众多家长已经了解了情绪管理训练是最理想的育儿方式,但在如何操作的问题上,他们还是表现出诸多担心和困惑。
一、了解孩子的天生气质
有时候,同样的情形下家长说了同样的话,有些孩子会显得大受伤害,而有些孩子则无动于衷,眼睛都不眨一下。这是因为每个孩子的天生气质不同。气质与性格不同,它是与生俱来的。有关这方面的内容,要数哈佛大学杰罗姆·凯根教授的高反应(抑制性)气质和低反应(非抑制性)气质研究论最为著名。所谓高反应,顾名思义,就是对细微的刺激也会表现出强烈的反应;而低反应则是指,只有在受到较大的刺激时才会有所感知,对于刺激的反应速度和强度较弱。
这种现象是与生俱来的,研究表明,这是由生物学因素所决定的,所以气质会贯穿一个人的一生,不太可能发生大的变化。
除了高反应气质与低反应气质一说,科学家们还从其他几个角度对气质进行了研究。20世纪50年代,美国最早从事儿童气质研究的切斯博士和托马斯博士将所有孩子大致分为三种气质:①容易型;②困难型;③迟缓型(即逐渐热情型或大器晚成型)。
容易型孩子从婴儿时期就很乖,能吃,能睡,也爱笑,让父母很省心。只要喂饱他们,及时为他们换尿布,孩子基本上没什么哭闹的时候。他们长大了也不会惹是生非,而是会遵从父母的要求,显得乖巧温顺。这并不是说父母的照顾有多体贴到位,而是因为这类孩子天生就是容易型气质。这类孩子约占40%。
困难型婴儿和容易型婴儿截然相反,无论抱着、哄着或背着,孩子还是会时常哭闹不停,家长在照看孩子的过程中,会感到很吃力。困难型孩子的另一个典型特点是听不进父母的话,经常和你唱反调,你让他向东,他就会像头倔强的马驹一样非得向西。
困难型孩子不喜欢被条条框框所束缚,他们拒绝被现有的秩序驯服,而是更乐于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挑战新鲜事物。因此,如果父母刚好是压抑型父母,那家长面对这种困难型孩子时,会感到更头疼、更棘手。
尽管这种局面看起来非常令人头疼,但人类学家对于困难型气质的孩子却有另一种积极的主张。他们坚信,困难型孩子的存在必然有着无可代替的理由。无论是何种肤色、哪个国家,都有困难型孩子的存在。切斯博士和托马斯博士认为,全世界至少约有10%的孩子属于困难型气质,可不要小觑这10%,世界之所以不断变化到今天的崭新面貌,正是因为困难型孩子在发挥力量。
想要养育好困难型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事实上,这类孩子的父母无一例外都操碎了心。有时候由于孩子太偏执,父母甚至会怀疑自己能否胜任情绪管理训练的重任,顺利让孩子敞开心扉。而值得一提的是,困难型孩子身上特有的气质,放在当今这个风云多变的时代,将会成为难得的优点。因此,家长千万不要刻意压抑孩子的天性,而要用肯定和欣赏的态度,积极地开发他们的特性。由于这种类型的孩子吃软不吃硬,所以你越想压制他,孩子就会更容易走向偏激。所以,家长要给予这类孩子适度的安抚和理解,多让他们自己判断孰是孰非。
迟缓型孩子又称大器晚成型。约有15%的孩子天生属于慢半拍型,无论说话或做事,他们都倾向于迟缓型,在凡事都讲究速度的现代社会,这种性子恐怕很难适应。就连家长面对凡事都慢吞吞的孩子,也会着急上火。孩提时倒也没什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这种慢半拍的特性,简直能让家长冒火。迟缓型孩子需要的,是父母能够用坦然的心态来对待他们这种无法改变的特质。
二、了解孩子所处的环境
如今的孩子没有空间释放压力,在学校不得不面对严峻的学习压力,回到家、他们也得不到片刻的喘息机会。
面对着四面楚歌般的压力,电脑和手机等无疑成了消除孩子压力的避难所。如果家长因为害怕耽误孩子的学习,而禁止他们使用电脑或干脆没收MP3和手机,那只会加剧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代沟。正确的做法是,理解孩子的处境,再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我建议家长在心平气和时,就应该和孩子“约法三章”。
三、营造和谐的夫妻关系
在父母关系不和睦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多很难与同龄的孩子相处,而且很难适应学校生活。
不过,就算夫妻吵架,如果能在事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重新和解,那就没什么大的问题了。有些父母认为,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本身才是问题所在,于是在孩子面前表现得恩爱无比,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孩子会很敏感地嗅到父母之间异常的氛围,于是会更加焦虑不安。
如果不可避免地争吵了,不妨坦率地对孩子讲出来。可以告诉孩子,因为爸爸和妈妈的意见不统一,所以正在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戈特曼博士称,至少孩子可以通过父母的表现,学会产生意见分歧时的解决方法。重要的是,必须明确地让孩子明白,爸爸和妈妈之所以吵架,并不是因为他的问题。
孩子在面临情绪波动时采取何种行为,大多是从小在父母身边耳濡目染学到的。夫妻关系和谐圆满,能用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那孩子在面临矛盾时也会采用对话的方式来解决。相反,如果父母在闹矛盾时,互相冷战、不理睬、气急败坏,甚至使用暴力,那孩子在生气和面临矛盾时,也会按照他看到的方式来试图解决问题;或者极端地走向反面,变得胆小瑟缩,恐惧害怕。
所以说,夫妻吵架受害最深的,不是大人,而是孩子。因此,家长如果真希望孩子能过得更好一些,就应该积极改善一下夫妻关系。夫妻关系可以通过情绪管理训练获得改善。
四、爸爸能让孩子在情绪上更有安全感
孩子通过与爸爸的互动游戏,体验到平时从温柔的妈妈那里很难体验到的内心变化,比如勇敢、尝试、抗挫等。
另外,如果由爸爸来解读孩子的情绪,会给孩子带来更深远的影响。爸爸的一句鼓励和关心的话语,会给孩子的心灵以莫大鼓舞。
文章来自:《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作者:【美】约翰·戈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