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楚风乡韵
朋友,不管是天真无邪的孩提时光、还是青春躁动的青年时期,不管是携妻带子的壮年时代、还是华发初上的不惑之年,若母亲还在,你进门的第一句话是不是叫“娘”?你进门的第一件事是不是在“找妈”?反正我是!
本想在星期天回家看望父母的,因为这天是”母亲节“,但由于女儿第二天要赶回武汉上班,一家人便在周六驱车回到老家。
临行前给母亲打电话,母亲说上周不是回来了的吗?因年近八旬的母亲不知道有”母亲节“之说。我说您孙女要回来看您啊。听说孙女要回来,母亲连连说:“好,好,你们回来。”这心情是何等的急迫,母亲的话语里全是喜悦。
回到家后,看到母亲与女儿的亲昵场景,我不禁想起了几句经典的话语,勾起了我对一些往事的回忆。
童年时代,一大群农村小伙伴就像野孩子一般,春天追赶蝴蝶,夏天泥里水里,玩的是天昏地暗,弄的是全身泥巴。只有玩累了、疯饿了,才晓得回家,进门就是”娘,我饿了。“吃饱了,喝足了,就又象牛儿撒欢似跑出去了。按母亲的话说,天不黑就不知道要回家。
看到整天脏兮兮、泥猴似的我,母亲虽然嗔怪,但听到充满撒娇的一声“娘”的童音时,母亲的脸就像春天盛开的花朵,责怪的话语里满是浓浓的爱意。这时,母亲在家,心就安定,母亲就是哪颗“定盘心”!
稍大一点,不管是放学回家还来不及放下沉重的书包,还是周末傍晚挖猪菜回来还没有放下装满野菜的篮子,就忙不迭的叫”娘“呼“妈”,只有母亲应答了,心里才有了踏实感。这时,课业的烦恼、挖猪菜的辛劳也就随着娘的一声应答而烟消云散。
这个时期,最让我难忘的是,如果我与小伙伴们“打架”了,不管谁对谁错,在母亲眼里都是我的错,从来不“护短”。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年的一个小伙伴玩耍中突然“搞毛”了,那位小伙伴将一个破布瓦片砸在我的右眉骨上,当时鲜血直流。看到我流血了,那位伙伴也吓得哭了。闻讯而来的母亲,看到我虽然险些伤了眼睛但问题不严重时,也就没有说什么,把我送到了村卫生室。后来我才知道,实际上伤口离右眼只一寸多一点,至今还有一道细细的伤疤。
母亲在对待小孩子打架这些问题上,她常说:“谁都没有错。也许大人们还在为这事怄气,过一会小家伙们也许又好起来了。“母亲对他人的孩子是宽容的,但对自己子女的管教却是非常严格。
后来,参加工作成了家,有了孩子,每到休息日,当为去哪玩而困惑时,首选还是“家”,是母亲一直守候的那个家。在这里,工作中的烦恼,家庭中的琐事,人世间的纷争……一切的一切,都变得轻、变得淡了,甚至随着母亲的笑声、絮叨声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时的母亲,就是一个充满温馨的港湾!一个温暖坚实的依托!
这期间,最让我难于忘怀的是母亲对我的教诲,那就是:”公家的钱不能用!“我体会,母亲的话语除了要我怎样做人外,也许还有一份出于母亲天性的担心和爱护。因为,人一旦失去自由,什么都没有了。母亲这句质朴的话语,就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让我一生难忘、终身受用。
星转斗移,时光荏苒。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回家后叫娘的频率不如孩提时代那般高了,但对母亲的眷念却与日俱增,甚至在这浓烈的眷念中隐藏着几份忐忑。每当静坐,想起母亲稀疏的华发、混浊的眼睛、菊花般的脸庞……心中总有一丝丝伤感,眼中立马变得湿润起来,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母亲就是家,家就是母亲。母亲在,家就在,兄弟姐妹是一家人;母亲不在,家就像断了箍的木桶,兄弟姐妹就成为了亲戚。”字字实在,催人泪奔!
近几年,我也断断续续写过一些关于母亲的小文,如《母亲的两次眼泪》《棉花,母亲的最爱》……等以表达我对母亲的牵挂、感恩之情,只怪自己的笔拙和文嫩,不能完全表达出伟大、无私、圣洁的母爱,这让我“有工作不能常伴左右”的愧疚之心又添一丝“精神抚慰”的愧疚之意。
千言万语,万语千言,也无法表达对母亲的爱意;今生今世,今世今生,也报答不了母亲的养育之恩。在这里,我只好用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感人故事结束今天的短文:美国国贸大厦即将倾倒时,一位难逃厄运的亿万富翁考虑的不是身后的亿万资产,而是迅速在手机上敲下了一串文字发给了他的母亲:”妈妈,我爱你!“
母亲,我多想还是带着童音对您说一声,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