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往年的大摆宴席、款待亲朋相比,今年的大年初三显得有所不同。早上七点多我们一家就都起床了。早餐时间,谈论着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疫情的蔓延形式以及如何预防等话题,心情已由年前的紧张筹备与期待转化为置身于灾难且要艰难面对的忐忑中来。和突如其来的疫情相比,春节的祥和热闹已经不能激发我们更大的热情去乐享了。
打开微信、微博、QQ、头条全部都是疫情情况最新通报、如何预防新型冠装病感染的肺炎疫情、类似“安稳待在家里就是为社会作贡献”的信息和文字,还可以看到各地调运的武汉缺乏的救助物资都一一到位等信息。一如微信上所传的那样:非常时期,放下老传统,学会新年俗。好吧,就这样待在家里,不禁有“人虽不出门,却知天下事”的感叹,互联网时代信息畅通,新闻报道更新也快,我一遍遍刷着屏,期望着一条条好消息能跳跃而出…...
记得2003年“非典”大面积爆发的时候,人们被这种来势汹汹、又不知如何防治的传染病吓懵了。那时我在西大街小学带三年级班,女儿上一年级,孩子爸爸还在乡镇上班。因为准确信息来源有限,每天我们只能从电视新闻中了解“非典”疫情的蔓延情况。当时听说北京“非典”死亡的人数逐渐攀升,大中小学和幼儿园都开始停课了;还听说省城和本市都已经有了“非典”患者,我们一家三口就在这种不知何时结束的恐惧中度日。到后来疫情愈来愈严重,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农村进城的路口被封了,意味着孩子爸爸那一段时间是回不了家的,只有我带着8岁的女儿还坚持上班上学,心中对“非典”的恐惧也因为听到的各种不好的信息与日俱增。为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下班后大家都只能待在家里不出门,我天天开窗通风,喷洒“84”消毒液,擦拭墙面。家里各个房间的四壁和犄角旮旯都被我用消毒水擦了个遍,最后连楼道也不放过。
就这样恐惧和焦虑的几个月终于过去了,全国此类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才又恢复了正常。
转眼到了2020年春节,全国人民又一次因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疫情而重复十七年前“安稳在家待着”的日子,人们在谴责某些不守规矩的人的同时,更多的把敬佩和信任的目光投向那些奋战在抗击新型冠装病感染的肺炎一线的默默无闻、舍小家为大家的医护人员身上。
说起来自打女儿上大学以来,我们一家三口在这段时间是待在一起、形影不离最长的一段时间。每天按时消毒,一起讨论着做什么饭好吃且不胖,炒什么菜健康还不油腻,煲什么汤口感鲜还营养充足,还根据百度提示做一些平时看着眼馋,想吃又不会做的菜肴来丰盈我们的味蕾,平时寂寞的伙房里这些日子是访客居多呀! 除了美食,我们也一起看了几部前段时间一直想看又没时间看的电影。忽然发现,和在电影院看大片、喝热饮、吃爆米花比起来,一家人挤在沙发上,嗑瓜子、吃苹果、激烈的讨论着电影剧情更让人有一种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当然,更多的时间我们是“互不打扰”的。午后,阳光正好,女儿会泡一壶上好的铁观音,洗一盘水果,再给 “天猫精灵”下一道指令:“天猫精灵,请播放一首轻音乐”。随之,家里茶香飘飘、音乐袅袅,悠悠淡淡的果香味儿也溢满整个房间,让人的心也变得平和而安静。已经参加工作的女儿品着茶,窝在沙发上捧着自己的专业书籍“啃”了起来,还坚持听每天两小时的网课。她说,虽然工作了,但学习还是要跟上,不然会很快被淘汰的。
孩子爸爸也端着一杯茶,拿着一本《名师课堂》,对照着自己“小数微研”的公众号梳理着2019年发布的图文信息,又在做着2020年的图文推送与计划。我当然也在书房里抱着《做有灵魂的教育》读了起来,这本书是放寒假那天从酒泉市图书馆借来的,眼看还书时间到了,一直没得闲,这几天正好补了这个空缺。我们一家人就用这样的方式过着春节,调剂者“安稳在家待着”的时光。
当年“非典”疫情对很多高校的教学影响严重。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网络教学和学生自学真正成了传授知识的“主渠道”。学生在家或者宿舍利用电脑等工具进行学习,学生们都非常自律。那时,被隔离起来的很多学生都静下心来捧起了书本。一名被隔离的北方交大学生在家书中写道:“现在我一个人住宿舍,以前的嘻笑打闹已经没有了,换之以清幽宁谧,我可以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也许,在如此心境下一页一页读来的书,会在生命中留下更深的印记。
今年春节,我们全家遵守着“安稳待在家,就是防疫情”的规则,相信更多的人也和我们一样。 陶渊明说“岁月不待人,及时当勉励”。眼看时光如此美好,怎舍得它匆匆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