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简单,做起来真难,现在自己写才知道真费劲,说点闲的,昨天也看了很多小伙伴的 读书笔记 感觉都是照抄原文 列个123完事了 这样对自己无意 对看你文章的也是没有多大提高 所以,应该用自己的话总结 提炼书里的精华,既然是给别人看的笔记,我们要做的就应该是 整理思路,理清逻辑关系,让读你笔记的伙伴 即使不用读原文也能 把书里表达内容 理解 吸收真正的应用起来,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笔记,我也追求这个目标,共勉!
第二天读了3个多小时内容,最大的感受就是 这本书作者埃里克森 是专家 ,而《异类》作者 是畅销书作者,他截取人家的成果,自己造概念,说一万小时定律,不严谨,而且缺少论据,就是为了更好的传播,跟我们看公账号文章一样,标题党 黄赌毒,最易于传播 所以很多人就干。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很少人去写,但是既然我们知道了,就要去寻找这样的文章 能给自己提升的。读书也是。读经典,少读畅销书。扯远了,说读书笔记,开始正文
一:目的练习
传统练习模式:想学什么 就去找资料 老师 培训教材 一股脑开学,认为付出的辛苦自己都感动,认为自己的水平可以胜过很多人,在不断的感动中意淫。但是书里说了 这都是中等水平 跟高手差得还远,因为我们自己不断有小毛病 有新问题 但是陶醉于 之前的成绩 心理学叫“禀赋效应”认为自己擅长的就永远擅长 想改变很难。第二个误区 书中举例 说明了 并不是练习时间越长 技能就厉害 恰恰相反 有可能比刚习得的时候更差 因为不断单一重复的自动化 更会使技能退步 所以要有目的性的练习 ,加上时间的复利 才能出彩。
目的练习:顾名思义,就是有明确目标的练习,有几个特点。要专注,这是做任何事的基础,要有计划性 ,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逐个完成,积少成多,量变到质变。过程中的反馈也很重要。外部反馈靠“老师”内部反馈靠自我监督,有错马上修正。最后就是要走出舒适区,这是一个大话题,简单说就是要在能力极限不远处 持续努力,这样才能进步。不可避免的遇到瓶颈,就突破,找方法,时刻保持动机,告诉自己可以,树立信心。
二:走出舒适区
1:书里举了大量 科学实验文献,这才是一本好书的价值,严谨的科学实验数据,不至于让我们出去吹牛逼的时候 空洞无物,只会说观点 没有论据。很容易让人反驳 推翻,哈哈 丢人丢大发了就。
2:舒适区的原理 就是人体包括 大脑 身体都有平衡机制,把人体当做一个系统 无论单个细胞,还是整体都有趋于平衡的态势,比如 健身练肌肉 通过举铁 破坏细胞 促使肌肉增大。书里介绍了很多 比如伦敦出租车司机 专业音乐家 包括盲人通过手指触摸读书 从纯智力 到脑力和体力结合 到纯体力 无不遵循这样的规律 保持平衡,甚至上到国家 下到个人家庭 稳定和谐也是运行机制。所以要想进步 发展就要走出舒适区 破坏平衡 建立新的系统。
3:突破舒适区:知道了舒适区在人体的作用原理,我就可以利用起来,身体就改变身体结构,大脑就改变大脑的结构,这才是我们刻意练习的目标。不光习得技能本身,同事也改变生理或者心理结构,这样更大作用于人。相互作用,形成叠加,终成“大师:人杰”!
4:大脑“灰质”主要是神经元物质 起思考 记忆 等作用 ,“白质”主要起传递神经信号。伦敦出租车司机 把复杂的线路存于脑,瞬间就能知道 两点最佳路线,所以他的大脑主管 该区域的神经元一定强于正常人,音乐家也是,大脑区域负责该区域的物质 一定强于普通人。我们刻意练习 就是强化要习得技能大脑领域负责的那部分。我们要心理有数。
5:大脑改变固然很好,但有三个细节要注意。第一,年龄越小 大脑可塑性越强,如果刻意练习某一技能 就会比成人更有生理优势。因为,成年后即使大脑改变 也不是像身体一样增加脑细胞,而是“重新布线”,像盲人用手触摸,实现阅读一样,大脑会强化某一部分神经元,而弱化某一部分,所以说 整体不变 但有所偏重,这也是第二个细节 大脑改变了特定区域的结构 就会相对弱化另一部分,有所代偿。所以有大成就的人 也会有大弱点 我们总是能见到。也就是这个理吧。第三个注意细节是 大脑运行规律用进退废一样适用于 技能习得 当我们不持续强化改变 就会消退 ,正所谓坚持 也是这个道理。
6:综上所述 刻意练习的目标就是 通过不断 挑战舒适区之外一点点的“甜蜜区”触发大脑结构的改变。从而达到超乎常人的本领 ,这章的学习,我们理解了大脑和身体以刻意练习方式改变的好处,指引我们从不同角度思考人类的潜力。我们把“刻意练习”当成不仅仅是“发掘”自身潜力,而且要“构筑“创造””技能的黄金法则。做到以前 自己 想都想不到的 技能,突破自己,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