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荣幸的成为了弗兰克写作营第9期的点评官。第一讲结束老师布置了三项作业给新学员。
列出自己2017年的梦想清单,包括工作、家庭、爱情、兴趣、社交五个维度;
列出你最喜欢却觉得没有太大用处的三件事;
列出你认为最有用但又最讨厌的三件事。
这三项作业其实就是在梳理个人情况。唯有认识自己才能更好的行动。
在点评学员的作业时,我发现很多同学并没有意识到这三个问题的重要性,没有好好发挥这三个问题的作用,将自己的问题梳理清楚。大家在问自己这三个问题的时候犯了哪些共同的错误呢,如何避免呢,如何才能真正的利用好这三个问题呢?学员的问题有可能也是看这篇文章的你的问题。
关于梦想清单
梦想清单应该是自己想要去做的明确的事情,并且最后应该有一个可衡量的结果。但是大部分学员的梦想清单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不够明确具体而且不可衡量。
比如有同学的梦想清单是“暑期找到一份好的实习工作”。什么是“好”的工作?衡量的标准是什么?是以工资的多少还是以未来发展空间的大小为标准的呢?多高的工资为好工作呢?可以提供什么样发展空间的工作为好工作呢?
这个目标既不明确又不可衡量。一个不明确的目标无法去执行!
有同学的梦想清单是“多读一些书”,读多少书为“多读”呢?是50本还是100本,甚至200本?
一个不可衡量的目标在年终回顾的时候如何确定它到底有没有完成呢?
说到底,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SMART原则,即Specific(明确性)、Measurable(可衡量性)、Attainable(可达成性)、Relevant(相关性以及Time-based)(时限性)。唯有这样的目标执行性和完成性才会更高。
梳理自己的梦想清单就是在为未来的行动明确方向。方向明确具体并且有一个可到达的终点,行动才会持续才会有力。
你最喜欢却觉得没有太大用处的三件事
“漫刷朋友圈”“睡懒觉”“无节制的刷剧”入选“最喜欢却觉得没有太大用处的三件事”的频率比较高。
这个问题其实是提醒学员反思自己的不良习惯。
对于这个问题不应该限于简单的罗列出三件事,更多的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会喜欢这三件事,为什么会觉得这三件事没有什么用处,这三件事真的毫无用处吗,我能不能化无用为有用?如果这件事情确实毫无价值,下次意识到这一行为的时候我可以用什么行为来替代?
有学员列出的最喜欢却觉得没有太大用处的三件事之一是“厨艺”。好的厨艺可以给加入带来更好的味蕾的享受,可以让家人吃得更好更健康,良好的饮食是保证精力充沛好好工作和学习的一大重要因素,为什么会觉得这件事情是没有太大用处的呢?网上更有很多人靠分享美食分享菜谱出书、成为网红,有了很好的收入,比如君之。
也许对你觉得“无用”的事情认真分析后你也能挖掘出它的有用之处,说不定还发现了自己的另一条崛起之路呢!
那么确实毫无用处的行为该怎么办呢?根据“if……then…..”模式提前预设另一种行为替代!比如,如果我发现自己在刷微信,就拿一本书来读。
有察觉才会有觉醒,有觉醒才会有改变。
列出你认为最有用但又最讨厌的三件事
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眼就能立刻给出答案。可是这个问题真的这么简单吗?
为什么明明知道这三件事非常有用你却讨厌它呢?你想过没有?
很多人将早起、运动和阅读列为“最有用但又最讨厌的三件事”。你讨厌它是正常的,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这三件事却违背了人的本性,是让你走出舒适区令你痛苦的事情。
但是他们都很有用,怎么办呢?问问自己,为什么你讨厌的事情还有那么多人喜欢?那些坚持早起、坚持运动、坚持阅读并且甘之如饴的人是怎么做到的?
通过这些问题是不是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 知道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
既然有用,你有没有考虑过如何改变弱点?
能不能将讨厌的事情与喜欢的事情关联起来,从感兴趣的事情中找到做讨厌的事情的动力?能不能从讨厌的事情中挖掘出自己的兴趣点?
有一位学员的兴趣是“每周写两篇文章”,但是他讨厌的事情却是“读书”。持续写文需要大量的素材。每个人的经历都是有限的,想要持续的输出没有输入怎么可能呢?大量的输入可以写出更好更多的文章,是不是给自己带来了成就感和动力呢?这么想想是不是有读书的动力了呢?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愚者,明知应为而不为者是更是愚者中的愚者。明知难为而能够迎难而上的才是真正的勇者、智者。
将讨厌的事情做到做好,你成长的路上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梳理清楚这三个问题实则就是为自己找明方向,修正缺点,找到了持续努力的动力。但是知道不等于做到,所有的一切都寄希望于你的行动。
希望所有能够看到这三个问题的小伙伴都能够认真的对待这三个问题,借着三个问题为自己梳理出一个清晰的行动方案,然后开始行动。
知道影响人生,做到改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