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邻班的好友常常和我抱怨不受父母待见,我很纳闷,她成绩优秀能力强,为何父母会看不到呢?原来,她是家中的老二。她告诉我说,爸爸喜欢大姐,妈妈更爱小妹,她夹在中间很尴尬,类似多余,所以落得干活的命,苦差事都是她做,好事就轮不上了,就连新衣服都没有一件像样的,多数是大姐穿不下了淘汰的,不然就是给小妹买的过大了。
听她一席话,心里无比酸楚,不都是儿女吗?为何区别对待,在同一屋檐下的生活,不难受吗?不由庆幸自己运气好,既是老大又是老小,不必被这排行搅扰了心绪和生活。
我生在推行计划生育的年代,那时的世界里到处都是“只生一个好”,妈妈以拿到红色的小小的硬壳的本本——《独生子女证》为荣,它上面黏贴着我儿时的一张照片,那么小,眼睛瞪的圆溜溜的,甚是可爱,可惜现今已经寻不见了,遗憾却把它深深的刻在脑海里。
父母这辈人都是兄弟姐妹颇多的家庭,他们告诉我,他们的父母,也就是我的爷爷奶奶,那时争做光荣妈妈,以孩子多为骄傲,还有受表彰的,因为生在建国初期,那个年代的孩子很多很多都有共同的名字,像建国、解放、庆华、援朝、什么军、什么强、什么刚等等。
那时的家庭重男轻女很平常,每家必须要有男孩儿,哪怕一个也好,男孩多的家庭特别受人羡慕,也有家里总是生女儿,为了男孩子,一直生到老九的。这是多么执着啊!
奶奶生爸爸的时候,听说家里是格外开心的,因为爸爸是第一个男孩子,可惜生于冬末初春,气候寒冷,爸爸身子弱,冻的像紫萝卜,脸也皱起来了,奶奶说他像个小老头一样。当时家中并不富裕,孩子又多,没啥好的吃,自然缺乏营养。没多久又恰逢自然灾害的年成,简直是雪上加霜,能活下来的真是万幸,很多人都饿死在那个饥荒的时代,有种叫作“飞机包菜”的食物,人吃了会浮肿,没有食物的时候都不管不顾的抢着吃,想想都觉得可怕,那是个怎样的年代啊,又一次庆幸自己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不用为吃烦恼,物资就算不够丰富,也是够我们享用的了。
因为爸爸是男孩中的老大,大伙儿都这么叫他,他也很有担当,像个老大一样去照顾着家里的老人和弟妹,其实他才不是真正的老大呢,他上头还有好几个姐姐,可是就因为是男孩,是男儿,他就独大了,就变成大家口中的“老大”了。
这个老大就是个叫法,其实真正来大事了也不是老大了,还得听姐姐们的。几个姐姐一碰头,还没等老大说话,就已经决定了,老大呀老大,还不如不是老大。
回忆这些老事儿,挺有意思的,时代在变,生活在变,很多老物件都失踪了。物去人非叹悲凉,春来冬去有新像。随着“计划生育”的消失,又迎来了“二胎”时代,本以为再不会有什么排行,却真真的又出现在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