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淳安县白沙乡,乡民黄松林,一日在集市上叫卖剪纸,忽有邻居匆匆来告:黄兄不好了,嫂夫人投井自尽了。黄松林一听,慌忙赶回家中,见到已被乡邻捞起的妻子鲁氏已亡,不禁扶尸悲痛欲绝。
鲁氏生得眉清目秀,绝美娇俏。却在她十岁那年,患了一场大病,之后突然喑哑,不能说话。十七岁时,因不能说话,嫁与家境困顿的黄松林为妻,婚后两人恩爱。虽说鲁氏喑哑,却心灵手巧,尤其擅长剪纸,黄松林见妻子剪纸手艺这么好,就拿了些去集市叫卖,成为妇人小姐们的抢手观货。甚至有些大户人家,看中鲁氏的手艺,纷纷登门求她传教。
妻子这样毫无征兆的溺亡,黄松林一直觉得蹊跷,于是,就写了状子,来到县衙击鼓鸣冤。当时,正任该县知县的正是被后人誉为“海清天”的海瑞。海瑞接了装纸,即刻命仵作去黄家,勘验尸体,经勘验结论为:系溺水死亡,但腹内少水,应是先被人打晕后,又被推入井内溺亡,并非自己投井自尽。
在黄家,仵作在鲁氏的梳妆台上,发现一黑色剪纸,剪纸是一个身穿黑衣男人,那黑衣男人腰际间,用饭粒沾了半粒黄豆。
据黄松林讲,妻子剪纸,多是用红、黄、绿等吉庆颜色,极少见用黑颜色。海瑞认为,鲁氏心中必有大事,但难以言表,今用这黑色纸人和黄豆,必有所示。莫非害她之人,身穿黑色夜行衣?那人也姓黄?但是,那半粒黄豆为何在腰际间?
这时,黄松林向海瑞禀道:村中有位远房堂叔,也姓黄,名叫五升,是个木匠,尚未娶妻,曾到寒舍向妻求过剪纸。海瑞眼睛一亮,思忖:五升,即半斗,斗、豆谐音,或许鲁氏的死,与黄五升有关?还是那黄豆另有所指?
海瑞命差役速传黄五升,问个明白。黄五升已于十天前,被外地的一家人家请去,为人家打嫁妆,在鲁氏溺亡后才回来,且有证人作证。由此看来,黄五升作案嫌疑被排除。
那半粒黄豆是何所指?师爷冯兴跟海瑞背对背,在各自的手心间,各自写一字,又同时伸出手来,两人手写的是同一个字“疣”字。两人会意一笑,莫非杀害鲁氏的恶徒,腰际间长有黄豆般大小的“疣”?被鲁氏摸准,且铭记在心里,死前留下此物,以昭示活人,为其申冤?
若是这样,那人的“疣”长在隐蔽处,何以查验?更不可兴师动众,万不可弄得被贻笑大方。二人反复揣摩商讨,终于想出一个可行办法……
白沙乡一带,突然来了一位手摇串铃,一手持布幡的游方郎中。布幡书写:专治“顽疣恶痣,药到病除”。游方郎中来到一座庄院门前,有一家丁把门瞧瞧布幡,即向郎中说道:我家大少爷贾中,腰间生有一疣痣,能否进来给诊治?
郎中随家丁进入院内,院内有俩丫鬟伺候一少妇,在院子里的亭内练习剪纸,少妇问丫鬟:我剪的“鲤鱼跳龙门”怎么样啊?可及鲁氏不?丫鬟随即应道:少奶奶手艺赛过千手观音。丫鬟一转念,黯然说道:听说那鲁氏已投井溺亡,往后,你就是咱白沙乡第一剪纸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