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芳姐
在这本书中经济学专家陈志武教授把中国人勤劳却不富有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中国人的制度资本较少或制度成本较多;
二、是中国的整体技术水准较低,国民工作的技术条件较差;
三、是中国国民的人均资本较少;
四、是中国国民的人均人力资本较少
制度资本或制度成本只是导致中国人勤劳却不富有的原因之一。当然,如果追根溯源,技术水准低、人均资本少、人均人力资本少都可以追溯到制度。
这些年我们的发展以巨大的资源消耗为特点,以巨大的付出为代价。我们以成本低作为我们急功近利发展的优势,以目前的暂时成果作为炫耀,而给后代留下垃圾式的代价,有人说目前的中国在世界上是浪费做最大的经济,一个地方或单位存在长明灯或者存在长流水,存在公物私用或者公物的低效率使用,这都是屡见不鲜的。我们的餐桌上的浪费可能也是世界上最有代表性。我们以巨大的无效支出换来辛勤的无效,不知这是真正的勤劳还是愚蠢的自欺?
劳作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或者一个人必须的人生支出,没有劳作就不会生存。所以中国人的所谓勤劳美德,并不是世界上的一个特例,我们用此来自夸是没有道理的,我们只不过是说明 了一个对任何民族都适用的原则而已。
我们辛勤劳作,说明我们的生存环境不是很好,除过自然环境的恶劣之外,社会环境的动荡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挑战。我们是在应对而不是什么勤劳。
我们试图把勤劳作为我们的优点,但这样的自我定位是否意味着对其他民族不勤劳的心理认定?我想,以最小的支出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和最好的效果,这才是最聪明的,可惜我们把勤劳这个表面的东西当作荣誉一样贴在了我们的脸上,而把最能体现一个民族智慧的东西却扔掉了。这是我们最不智慧的方面之一。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最“地大物博”的国家并不一定拥有最多的财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更重要的是能促进财富创造的制度机制及与其相配套的自由金融创新体系,它比有形的“地大物博”更重要更“值钱”。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教授以今昔对比和中外对比雄辩地证明了几点:勤劳只能生产出更多的物质,而创造财富有三个维度“深度”、“广度”、“长度”。
这三种维度分别对应“勤劳和技术创新引发的单位时间生产率的上升”、“市场开放导致单位物品价值量上升”以及“良好的证券市场将未来收入现期化”。而三大条件的实现,则有赖于明晰的产权保护和开放的市场体系。这三大条件一起实现,才能使财富的创造化
这三大条件是:
首先是深度:
就国家而言,深度的阶段是通过工业技术提高效率来创造财富的,而匹配到个人就是,提升技能专业度劳动创造财富。
其次是广度:
广度阶段国家是以劳动的价、体、量的总体上升来创造财富的,而个人把自己的价值从价、体、量提升曝光率跟国家在广度阶段创造财富是同样道理。
最后是长度:
长度即证券制度下的金融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预期的未来财富,刺激内需,变成推动当下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个人则把自己未来财富,用于当下的奋斗资本,提升自我价值和个人品牌影响力,最终通过工作、创业、投资把自我价值转换成为财富。
一本书给我的思考?
借鉴陈志武老师老师书中关于国家层面的财富,创造力变强的原因,我总结自己要有富人思维,从为钱工作转变到钱为我工作。同时,财富积累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深度——让自己成为专家
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快速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也就是你在这个方面的能力超过身边90%的人,这样,就可以快速提高自己单位小时内能赚到的钱。
提高专业性,就是挖掘创富的深度,让单位时间获取的财富越来越多。
2、广度——让别人为你赚更多的钱
突破第一种方式的局限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创业,想办法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这样就可以兜售别人的时间,很容易实现从“一”复制“N”多,从时间和空间上突破个人时间和精力的局限性。
创立公司,就是提高了自己创富的广度,让更多的人为你赚钱。
3、长度——让钱来为你生钱
第二种方式
还是需要自己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经历,如果想彻底摆脱自己去付出时间和精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让钱生钱。
也许我的爸爸一辈子能想到的就是把钱按固定期限存在银行,拿点利息。但我一个做生意叔叔不一样,他利用自己在当地的名气,向银行申请了一笔贷款,拿到了一块地,又通过预售,拿到了购房者的钱,然后又用这个钱去购置另外的地,同样预售,就这样,他自己几乎不花钱,拿着可能属于未来自己的钱,去撬动了别人手里的钱,又利用杠杆,将自己现在的财富放大到N倍,最终实现了发家致富的梦想。
而这样的例子,在金融行业,屡见不鲜,比如炒股票买基金,贷款炒房等等,都是用钱生钱的例子。这就是拓宽了财富获取的长度,从而缩短了财富积累的时间。
如果十年前是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那么,其次就是现在。--不要迟疑,从阅读建立知识体系开始,找到一个领域,十年时间挖一口井。慢慢找准一个方向,深耕下去,最终打造你的品牌,实现你的人生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