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复利的

好多人,刚开始写文章时,拟好了标题,却又不知如何下笔。

用一句话形容就是:“脑中纵有千万言,临到纸上终成空”,这是大多写作人刚开始创作时都会碰到的问题。

大作家胡适曾在《胡适留学日记》中这样写:

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

7月16日

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

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

——《胡适留学日记》

就连大作家写文都有黔驴技穷、文思枯竭的时候,对于普通人来说,写不出来也并不是什么难为情的事。

写不出来长篇大论,可以就从最简单或最普通的一句话开始,利用复利效应,最终实现写作上的成功。


记忆中好像有这么一本书,叫《写作复利》。虽说却从没有得见这本书的真容实貌,但凭借粗浅的对复利字义的理解,还是能略知一二要讲什么样的内容。

对投资有过了解的人,对复利肯定都不陌生。爱因斯坦曾说:“复利是世界的第8大奇迹”。是不是世界第8大奇迹咱不知道,但复利的效应却是懂得的。

用一个最形象的比喻就是“蛋生鸡,鸡生蛋,蛋再生鸡,鸡再生蛋,如此往复不断矣!”,这应该是对复利最通俗明白的释义了。

投资大师沃仑.巴菲特也曾说过:“他的成功很大程度有赖于长期的价值投资和不断的利用复利效应”,可见复利对于我们很多渴望成功的人会有多么大的影响。

每一个需要时间成就结果的努力,都会有复利效应,投资如此,学习如此,写作亦如此。

写作的复利首先就体现在写作水平的复利上。

每一次的舞文弄墨,为了写出优美的文字,做到雍容文雅,内容别具一格,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写作技巧,不断领会遣词造句的本领,千锤百炼,方能有所成就。这有赖于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的复利;

每一次的斐然成章,为了文章翔实有物,内容有据可查,需要我们查询大量资料,了解最新内容资讯,经过不断的学习吸收,大脑就变成了一个活着的知识库,这有赖于知识内容不断积累的复利。

简书的拥趸者中,几乎每个人都怀有对文学的虔诚,对文字的敬畏。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自己对世事的洞察,对生活的热爱,或者对这个世界的义愤填膺,这种不问前程,不看结果,只求在文学上的遨翔自得,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点赞。

当自己的得意之作点击发布后,每个点赞,每条评论都是对创作者的一种鼓励和肯定。

也许,刚开始稚嫩的文笔或上不了台面的闲言碎语并不能获得广大读者的肯定,但随着写作水平的提高,写文数量的增多,这种肯定和赞誉肯定会越来越多。

文章多了,复利效应就会慢慢变大。这就像滚雪球,每篇文章每天粘到读者的1个赞,10篇就是10个赞,如果500篇,就是500个赞。所以,复利效应还是很明显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从普通创作者到作家之路亦不是一蹴而就的。

普通写作者,不像已经成名的大作家,背后已有一大批忠实的拥趸者,业已建立自己的品牌口碑或个人IP。

他们没有自己的拥趸,也不会得到多少人的关注,就像暗夜中的流星一样,也许会稍纵即逝。

但随着写作水平的提高,复利效应的加持,慢慢的粉丝或拥趸会越来越多,知名度也会水涨船高,个人IP也就逐渐形成。

说到复利,不得不提提写作变现的复利效应,虽说对于真正热爱文学的人,写作这件事不能功利性太强,写的就是个随心所欲。

但是人就要吃饭,吃饭就要花钱,花钱就离不开变现,用自己的能力码文写字进行创作,顺便把钱赚了,不是什么寒碜人的事。

一开始写作的创作者,觉得写作变现好像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当你真有自己拿得出手的作品,能依赖于作品的影响力,而获得金钱上的回报时,这收益也是持续的。

因为,过往的所有努力,都成为你当下成功的助力。作品的版权、平台的邀约、线上线上的签售会,都会给你带来无限的收益和成功的喜悦,且这种收益得益于复利效应的加持,会给你带来不断的惊喜。

当然,“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可能更多会遇到灵感枯竭、思维混乱、表达困难,甚至会反复跳进自我否定和怀疑之中,但每一个失败,每一次困难,都是我们成长的机会,是努力向上生长的沃土,更是我们蓄力而发的开始。

说了这么多,也听了许多关于写作的好处,就让我们开始大胆的写作吧。

听不如说,说不如做,做不如行动。只要行动起来,敢为人先,假以时日,复利效应所带来的影响肯定会让你大吃一惊。

不要踟躇,对成长来讲,道理都是“空头支票”,改变才是“真金白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