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说过:“宇宙间最大的能量是复利,世界的第八大奇迹是复利。”
这句话所指的是时间的累积效应所带来的奇迹,靠长期主义的不断精进实现指数级的增长,一如我下面要讲到的这个案例!
时间复利
2005年,在美国布鲁克林工艺大学任教60年的欧斯默夫妇相继去世。
两人膝下无子,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教授。
但当清理他们投资财产时发现,他们有一笔资产已累积到8.57亿美元(后来全部捐赠了)。
那么,他们的财富从何而来?
他们一对普通的学校教授,为何有如此庞大的家庭财富储备?
原来,早在1960年,大学教授欧斯默夫妇以独到眼光把仅仅不过5万美元的积蓄交给巴菲特打理,并且一放就是45年从没有取回。(案例来自于百度)
复利就是这么神奇,产生的价值常常超出预期——但它只专注于长线投资,需要放弃眼前的短期利益。
投资上的复利要“放长线”才能“钓大鱼”,这个道理几乎人人都懂!
可我在《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上看到一个故事(书P155页),再次让我确信:我们知识上的积累同样具有滚雪球般的神奇效应。
知识复利
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卢曼有个习惯——每天必写6张卡片,写完后把卡片放入他准备的卡片盒中。
如此往复30多年,卢曼写下了90000多张卡片!
就靠这些神奇卡片互相之间的关联打通,卢曼一生写了58本书和其它大量出版物。
当被问到他是如何做到时,卢曼的回答是:“项目:社会学理论。期限:30年。成本:零。”(书P17页)
他一生所做的事情就是每天阅读时随手拿支笔,随时在小卡片上记下有用的东西,再放入他建立的卡片盒里。
这个过程是不是就像复利投资一样:随着卡片数量的慢慢增长,卡片盒中内容累积的总价值远远超出盒中所有笔记的单个价值总和(P155页),最后收获的也是复利的回报。
我相信卢曼能做到的,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因为他发明的这套卡片笔记方法就是如此简单!
写作复利
我就是卡片笔记法的受益者,从前写作的痛苦不堪记忆犹新:
明明我看过很多书,也做过很多笔记,但到下笔时就无法把记录下来的东西变成文稿的一部分;
明明我已经拟好大纲,可对着电脑或者手机的屏幕时,大脑依然一片空白。
就算是花了很长时间写出一篇文稿,也常常只能是自嗨模式——写给自己看看!
为此我想过许多办法,上过很多写作网课,向很多大咖的公众号取过经,但始终都存在一个困惑:
别人说的好像都是对的,但始终无法变成我会的!
也就是说,我在写作上一直在投资,但我所获就像存款一样,最多只能收取一点单利利息。
我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我遇到了这本《卡片笔记写作法》!
我反复读、反复想,终于明白:
多年来自己的阅读和写作其实一直都在线性增长,但每读的一本书、每写的一点笔记之间始终处于碎片化的割裂状态,看似速度快,其实效率非常低。
痛定思痛之下,我改变了多年来的阅读习惯,开始模仿卢曼——每天写下几张卡片,然后养成思考回顾的好习惯,再从已经落地的卡片关联延展出新的主题,拟好思路、下笔成文。
一如你今天看到的这篇短文,就是我记下的几张卡片关联起来的结果呈现!
最后的话
在进入内容为王的知识付费时代,写作正在变成每个人的刚需。
而卡片笔记把写作变得如此简单, 它让我深信“越简单的想法往往具有越强大的效果”(书P82页)。
我们要改变思维的固有方式,不再成为知识的搬运工,而要成为知识的创造者!
改变这一步,最重要的不是记录,而是更好地思考!(书中原话,书P18页)
用我的理解就是:用卡片笔记记录思考的过程,而不是思考的结果!(我的转述)
每一步都留下思考的痕迹,用卡片记下思考的轨迹——慢慢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而后一切都会慢慢变成奇迹!(我的思考)
期待看到这篇文章的你,用5%的改变,开始复利般的写作人生——奇迹就在于你手中写下的那张卡片!
附:卡片基础模板
【原文摘录】书中原话
【我的转述】用自己的话写下自己对原文的理解
【我的思考】用自己的话写下原文和自己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