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先有此心”

我们读古人的著作,往往有许多的误解。有的是文义不通,因为古今文意义变化很大,为了解决阅读的第一重障碍,得弄清楚文字的本义,这是古人所以下字的根本。可以翻看《说文解字》、《尔雅》、《释名》这些权威的字典,再查找该字在其他文献中的用法,庶几不差矣。

第二重障碍:先有此心。打个比喻,孔子喊我去他家吃饭,原本准备了一桌子菜,但我不老实,自己带酒带菜,结果在孔子家里吃了自己的饭菜。这是什么道理?我们看书之前,心里一定要澄净透彻,把自己持有的想法舍弃,全心全意进入别人的思想,朱熹谓之“作学问不可先有此心”。读书时,读者为客,为阳;作者为主,为阴。客随主便,一切便安;主客相争,则搅搅扰扰,一席皆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读书法上 读书乃学者第二事。 读书已是第二义。盖人生道理合下完具,所以要读书者,盖是未曾经历见许多,圣人是经历见得...
    迷途未返始知愁阅读 2,752评论 1 14
  • 在中国学术史上,若论博大、精微兼而尽之的学者,孔子以下,只有朱子,可算得第二人。孔子是大圣人,不当仅以学者论。而且...
    溪山心隐阅读 1,001评论 0 9
  • 朱子读书法(2) 卷下 人之为学固是欲得之于心,体之于身。但不读书,则不知心之所得者何事。道夫。 读书穷理,当体之...
    福林_1dbd阅读 2,315评论 0 0
  • 点滴骨血信愿行证某于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体悟实证成果最大声孔子流亡14年,七天...
    道心禅阅读 1,952评论 1 3
  •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一一王阳明 性一而已,自其形体也谓之天,主宰也谓之帝,流行也谓之命,赋于人...
    1806a58340a1阅读 3,931评论 0 1